四川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这些设计很“四川”

2019-03-31 18:11:00   四川电视台新闻中心·四川观察

记者今天从省委编办获悉,截止3月30日,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在有序推进新机构组建挂牌、涉改部门人员转隶的基础上,均已召开地方党委编委会议审议出台相关涉改机构“三定”规定,这标志着全省机构改革任务按照中央要求如期顺利完成。

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规定动作”  

改革中,全省各级党政机构设置总体上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基本对应,保证有效实施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对标中央设置机构。

严格按照中央要求设置各级党政机构,不讲条件、不搞变通、不打折扣。按限额要求设置的60个省本级党政机构中,与中央完全和基本对应的机构共43个,占72%。中央明确省以下党政机构需要对应调整的改革任务,全部严格执行到位。

──严格机构限额管理。

省市县三级均统一计算党政机构个数,严格实行限额管理,一个没突破,完全符合中央要求。其中, 7个区域中心市按大城市机构限额激励政策设置党政机构。

──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划归机关。

按中央统一要求,对省属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将原由33个事业单位承担的300余项行政职责全部回归机关。市县层面已全部落实到位。

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

在此次机构改革中,我省充分利用好中央赋予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的大政策、好政策,在限额内设置特色机构,以特色机构促特色发展。省级层面共设置特色机构17个,占28%;21个市(州)共设置特色机构105个,183个县(市、区)共设置特色机构591个,分别占本级机构总数10%、9%。

──省级层面:

重点立足省情设置特色机构,服务高质量发展。

紧扣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立足我省作为林业和草原大省、长江和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地的实际,在强化组建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的同时,组建省林业和草原局,作为省政府正厅级直属机构,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紧扣落实中央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要求,立足我省是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占70%以上)的实际,在省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牌子,同时建立了全国首家大熊猫科学研究院,为更好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提供了组织保障、增添了科技发展后劲。

紧扣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立足我省是军工大省的实际,整合机构改革前的军民融合、国防科工两个机构,优化组建省委军民融合办,助推我省军民融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立足我省是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全国唯一试点省的实际,专门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并已正式挂牌运行。

紧扣更好推进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立足进一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实际,设立省经济合作局,相对集中行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投资促进等职能。

立足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和创建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的实际,设立省大数据中心。

立足我省旅游、文化和文物资源丰富的实际,组建寓文化、旅游、文物于一体的省文化和旅游厅,并统一管理副厅级的省文物局。

──市县层面:

我省提出,在严格对标中央设置机构的前提下,通过“多对一”或“一对多”整合设置机构,腾挪更多机构限额用以保障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出市县机构“四个统一设置”的改革“自选动作”。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激发规模民营经济活力,明确在全省除边远民族地区外统一设置县级行政审批局,推动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目前全省183个县(市、区)中,共有166个设置了行政审批局,占91%。

紧扣向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顽疾、痼疾问题开刀,明确在全省除边远民族地区外统一设置县级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动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目前全省183个县(市、区)中,共有160个设置了综合行政执法局,占87%。

紧扣有利于让群众就近、快捷办事,在全省所有4298个乡镇和332个街道统一设置和优化了便民服务中心,推动实现“一个平台优服务”。

紧扣我省2500多万务工农民的大省情,明确在全省百万人口左右的农业大县统一设置农民工服务机构。目前全省已有64个县(市、区)设置了农民工服务机构,覆盖了全省1500多万农民工,占全省农民工总量60%左右。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