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深情“牵手”

2019-04-11 14:5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9日,浙江省湖州市与四川省广安市首个“飞地”产业园──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两地扶贫协作进入新的阶段。

2018年4月,乘着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湖州市南浔区与广安市广安区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单位,两个相隔千里的城市,开始了深情“牵手”。

将期待化为动力,用实干赢得未来。自结对以来,南浔区已与广安区签订帮扶协议28项,支持各类资金3472万元,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10个,带动284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585元。广安区脱贫有了“南浔力量”,脱贫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协作为媒 搭建平台模式新

4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广安区官盛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内,总投资约12.5亿元的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中。让人惊叹的是,这个浙川“飞地”产业园,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动工,只花了短短100天时间。

快,从何而来?广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广安区引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密不可分。为推进“飞地”产业园快速落地,两地围绕开工节点,细化分解40项工作步骤,加速推进23项前期具体工作,创下从签约到落地100天的速度。

据了解,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先期核心区占地约200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虽园区初期规模不大,但合作背后的“野心”却很大:瞄准南浔区1000多家规上民营企业,面向全国领先的成长型企业。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很有活力。南浔区1000多家规上企业去年产值超850亿元,90%以上都是制造型民营企业,他们现在正需拓展市场和生产基地。”南浔区发改经信局局长屠赞宏说,从两地区位与自身条件看,南浔区位于长三角中心腹地,电梯、电机等特色优势产业急需对外发展及拓展市场;广安区位于广安市主城区,资源丰富、空间广阔,急需导入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带动就业。双方协作、合作,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去年我们合作起了个好头,但合作领域还局限在教育、卫生和农业畜牧等专业技术领域。”在广安区挂职副区长的南浔区副区长秦胜说,两地将拓宽合作领域,通过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开工建设,一方面,重点引进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电磁线等先进制造业企业;另一方面,两地将加强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等一二三产业的联动,为浙川合作探路。

浙川“飞地”产业园,集聚东部沿海与小平故里的双重优势,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目前,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已注册成立公司5家,总投资5.7亿元,注册资金到位6000万元,并已引入沃克斯电梯、佳中智能家居等企业。

同时,两地发改经信、工商联等部门在项目引进、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协调机制,南浔区引导企业赴广安区投资,目前已组织35家企业赴广安区考察,已落地企业7家,正在洽谈企业6家。

特色为基 量身编织“致富梦”

“结合你们当地特色,先给湖羊吃一些玉米、豆腐渣、酒糟等饲料。”这几天,南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作站副站长向文彬每天都会与广安区养殖农场的技术人员通电话。

两个月前,南浔区练市镇的110只湖羊被送到了广安区大安镇司马村。如今,这群承载着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湖羊即将进入配种阶段,作为湖羊养殖专家的向文彬,更是时刻关注这群湖羊的状况。

“湖羊一年多胎、一胎多羔,养殖成本低、效益好,预计今年下半年能见效益。”南浔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梅宽说,为让南浔区的湖羊变成广安区老百姓的“致富羊”,技术支撑是不可或缺的。此次“湖羊扶贫”模式中,不仅有广安区的畜牧人员前往南浔区学习湖羊养殖技术,南浔区练市镇也派出2名技术人员跟随湖羊一起入川进行技术指导,为广安区培养一支专业的畜牧养殖技术队伍。

真情帮扶,产业是关键。南浔区与广安区扶贫协作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为广安区群众量身编织“致富梦”:南浔区在广安区成立了广安新欣合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试点建设“湖羊+柑橘”种养循环项目,除引入湖羊110只外,还建设“红美人”柑橘种植帮扶基地180亩。在试点基础上,计划三年湖羊存栏达3000头,建成“湖羊+特色水果”种养循环基地5个,并发挥湖羊消纳农作物秸秆、(紧转第四版)(紧接第一版)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功能,形成现代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乘法式”发展。

“扶贫协作的重点不在于为当地带去多少资金,而是要通过帮扶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变‘输血’为‘造血’。”南浔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南浔区根据广安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对口支援方案,努力构建精准化的扶贫协作体系:制定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沿渠江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示范带规划方案》,将在广安区统筹布局一条沿江示范带,打造一个创新示范园,并重点推进龙安柚深加工基地、枳壳中药材基地等9个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同时,谋划实施总投资2.53亿元的农业项目18项,计划三年建成广安柠檬、龙安柚、中药材等帮扶基地8000亩。

真干实干,美好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广安区崇望乡合力村建起了标准化蜂厂和中蜂养殖基地;石笋镇鲁江村不仅新建了4公里路,还新改建600亩柠檬基地,打造胭脂萝卜特色产业200亩;广安区消河—龙台片区发展起了1000亩枳壳产业,改建了500亩黄精基地……

合作共赢 拓展渠道助增收

龙安柚是广安农产品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年仅广安区龙安乡出产的龙安柚就达100万个,以往龙安柚经常会遇到销售遇阻滞销等情况,去年,这些销售难题成功得到破解。这背后,离不开“南浔力量”。

去年11月,正值龙安柚盛产期,为解决龙安柚销售问题,南浔区干部不仅牵线搭桥,让阿里巴巴牵手网络红人“散打哥”售卖龙安柚,还组织10家企业认购广安龙安柚等农特产品7450件。不仅如此,为解决龙安柚鲜果销售期较短这一难题,南浔区还通过援建资金入股广安鑫农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实施龙安柚深加工产业扶贫基地项目,通过“企业+贫困户”的方式由公司收购龙安柚进行加工生产,保障当地种植户的收益,带动贫困户增收。

建基地、搞加工,带来的不仅是柚子“身价”倍增,更带动了柚子产业整体发展,让柚农们腰包鼓起来。

扩宽渠道助增收,南浔区不仅在柚子产业上做文章,还瞄准广安区其他优质农产品:成立公司负责采购当地特色农产品,并通过南浔·广安农特产品产销对接会、线上南浔优品、线下超市门店等多渠道帮助销售,目前销售金额达117万元。同时,积极发动南浔区有关单位采取“以购代捐”模式认购精准扶贫农特产品,着力实现年帮扶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目标。

值得期待的是,南浔区、广安区还将扩大在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方面的合作:南浔旅投集团与广安区旅游局签订乡村旅游发展协议,实施“浔栖江南度假区”农旅结合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50亩,建成后将提供高端民宿、绿色餐饮、户外游乐、会务培训等服务。

同时,借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浔栖江南度假区”农旅结合项目所在地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例,为广安区以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探索可行路径,拓宽发展思路,实现农民增收。

机制保障 精准扶贫落实处

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人才是支撑。为强化两地人才交流,南浔区、广安区制定了“四个一百”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人才交流,力争三年“干部交流挂职”超100人、“小平故里执政骨干培训”超100人、“专业技术人才互派”超20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超100人,通过互派交流,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送技术力量。

根据广安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精挑细选派人员挂职,目前,双方已互派61人,其中选派到广安区的45名干部人才全部赴脱贫攻坚一线岗位挂职,发挥专业特长实施专技人才帮扶项目,做好“传帮带”,培养本地专业人才。对选派到南浔区挂职的16名干部全部安置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重点乡镇等一线部门,确保挂职出实效。

以“三项工作机制”为保障,推动精准扶贫举措落到实处,人才干部交流机制只是其中之一。南浔区和广安区两地还建立了劳务合作协作机制,把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作为两地劳务合作协作的首要目标任务,目前南浔区已累计组织劳务招聘会28场,提供就业岗位2125个,搭建就业扶贫企业1个;组织就业技能培训44期,培训贫困人口1088人次,实现就业402人;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2期,培训68人,创业成功36人。

一组组数据,表明两地在扶贫协作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而为了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南浔区还建立了长效稳定增收机制,实行“一份协议、四张清单、等额抵押”精细化管理,保障项目周边贫困户长效稳定增收。

“一份协议”明责权,明确每个产业项目贫困户代资金入股分红标准、项目带动增收人数、劳务用工人数和土地流转费标准等内容;“四张清单”明收益,建立土地流转清单、劳务用工清单、保底分红清单及产品订单销售清单,目前已收回贫困户增收清单132张,涉及27个村800余贫困户;面对农业产业投入大、回报期长、风险大等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签订等额资产抵押协议10份,以此切实维护当地群众的利益。

如今,借助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流、项目流和人才流等资源,广安区正行进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

廖小兵 刘定春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郭建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