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15日上午,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新版宣传口号,新口号为“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会上,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建华就“三九大”中的“大”作了解读。据介绍,四川作为大熊猫的故乡和现今分布中心,通过实施大熊猫野外保护、人工繁育“双轮驱动”战略,取得了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国内外交流合作大熊猫数量、野化培训和放归自然大熊猫数量等6个方面均居全国第一的辉煌成就。
大熊猫以其独特的外貌、体态和极高的生物学价值,以及它寓意的神秘中华太极文化,成为中国四川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据了解,从1963年开始,四川已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46个,全省61.5%的野生大熊猫和49.5%的大熊猫栖息地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有效保护。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成果显示,四川有野生大熊猫1300余只、栖息地面积2万余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4%和78%,较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分别增长15%和14%。截至2018年底,我省范围内大熊猫繁育研究机构的人工圈养大熊猫总数已上升至481只,占全国总数的87.8%;已先后将13只大熊猫放归自然,并持续开展追踪监测。
为进一步加强大熊猫保护,2016年12月5日通过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宣告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跨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时代。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27134平方公里,跨川陕甘三省,其中四川2.0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8%,涉及7个市(州)的20个县(市)。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诞生和建设将实现大熊猫保护在地域限制、行政藩篱、研究壁垒上的“三个破除”,铸就史无前例的“熊猫方舟”,使大熊猫在一个更广阔、自由的自然空间内生息繁衍,并以大熊猫为旗舰种和伞护种,庇佑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大熊猫国家公园将突出“四个保护”:一是着力“完整保护”,将破碎化的栖息地连通起来;二是着力“规范保护”,将规划、保护和管理有机协调统一起来;三是着力“科学保护”,用科研成果引领大熊猫保护事业;四是着力“协同保护”,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高质量地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大熊猫还有一个形象、可爱、川话版的昵称:“滚滚”。社会公众和国际友人可以近距离接触“滚滚”的地方有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卧龙耿达的“中华大熊猫苑”、都江堰的“熊猫谷”和“熊猫乐园”、雅安的碧峰峡熊猫基地。特别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018年接待游客量达到729.9万人次,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集生态文明宣传和生态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近年来,四川以“滚滚”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大熊猫文化发掘与传播推广活动:组织编纂出版了《大熊猫志》、在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上举行了大熊猫主题电影展映、“熊猫中国·四川之夜”主题活动、“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打造了成都国际熊猫音乐节;编排了原创熊猫儿童舞台剧《熊猫童话》;成立了熊猫国际艺术中心并召开天府大熊猫文化研讨会;在香港海洋公园每年举办大熊猫主题的“四川自然保护周”活动、在海外举办成都大熊猫保护与国际合作图片展……。通过这些活动,“滚滚”携带着鲜明的中国元素,把“天人合一、和平包容”为特点的中华文化传播四方。今年是大熊猫科学命名150周年,届时,我省将在成都、雅安等川内城市和丹麦、英国、美国等国家举行“发布大熊猫图志”“四川之约·Panda150音乐会”“Panda走向世界”“熊猫灯会·点亮全球”“回望1869”等主题新颖、内容精彩、形式生动的系列大熊猫文化推广宣传活动,进一步以大熊猫为主题打造中国名片、讲好中国故事。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