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城市,成都将举办首届公园城市论坛──群贤毕至,国内外知名专家将同堂探讨,新加坡、维也纳等全球知名宜居城市也将来蓉交流经验,以共同深化完善公园城市理论体系,探索形成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一年过去,公园城市有了“成都样本”。
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期间提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鸟瞰沙河城市公园绿道 巴西铁摄
时隔一年多,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
绿道修到了你家楼下,在这里不仅可以散步锻炼,还有很多好吃好耍的场景;
家附近的河流,现在也越来越清了,时常有水鸟飞来飞去;
就连锦江,也不再是一条“普通的江(河)”,现在我们可以坐起船儿,沿着锦江看成都的夜景……
没错,上述都是一年来成都奋笔疾书的“公园城市”文章。那么现在,这篇“命题文章”完成得如何?
△人在画中游 白桂斌摄
规划是一座城市的发展蓝图,总规更是在为城市未来“画像”。成都将建设公园城市的美好愿景,首先落笔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
202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
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青白江陆港绿道 白桂斌摄
去年7月,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正式提出“公园城市”内涵:公园城市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温江鲁家滩 夏乐光摄
会议没过几天,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公园城市建设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成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全面铺开,一场率先探索公园城市发展范式的行动在成都迅即展开。
今年年初,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再放大招。在最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成都提出以市林业园林局为基础,整合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以及城市绿道、绿地广场、公园和小游园(微绿地)建设,世界遗产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管理保护职责,组建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龙泉山平流雾 嘉楠摄
推动总规的内容实实在在落地,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生活在公园城市中,那才算数。
天府绿道就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标志与抓手。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天府绿道2607公里,“一轴两环”中,建成102公里熊猫绿道并向市民开放,锦城绿道建成180公里,锦江绿道开工建设101公里;三级绿道体系正加快串联成网。
△三道堰田野绿道 巴西铁摄
以美丽环境为依托,江家艺苑就聚焦高端文旅创意产业,植入儿童艺术乐园、精致农田等主题业态,打造“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示范区。在这里,市民和游客除了亲近大自然,还可享受到各式娱乐和餐饮等服务。
△非遗星河绿道 夏乐光摄
再推荐下郫都区的清水河创客绿道,这里充分考虑了“双创”元素的植入,围绕双创文化进行景观打造和设施配套。植入咖啡书屋、手工体验中心、FISE极限运动项目、国家健美健身基地项目、房车展示体验等产业项目,配套完善了二代智能健身体育设施、无人超市、应急救援系统等服务设施。
“在引领城市新的生活和发展方式上也已初见成效。”──随着绿道的铺陈,这样的变化正融入于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远眺雪山 嘉楠摄
白天,周杰是坐在办公室编写代码的程序员;上午或晚上,则是奔跑在天府绿道上的跑步爱好者。从两年前开始接触跑步以来,周杰渐渐爱上了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尝试挑战了多场马拉松比赛,足迹遍布成都、宜宾等川内多个城市,里程数超过1500公里。
锦城湖畔 巴西铁摄
和周杰一样,陈霆也是一名在天府软件园工作的程序员,写程序、打游戏、宅曾是他日复一日、毫无波澜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偶然一次经过桂溪生态公园绿道,被立体的绿色生态环境所吸引,他决定进去逛一逛,恰好看到一群人正在为跑步热身,热闹的氛围吸引了他:“我感谢当时自己的冲动,改变了一直以来单调枯燥的生活,爱上跑步,进入了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力的世界。”
△青白江区凤凰新城 白桂斌摄
绿道还吸引来有一批“监测”到公园城市“信号”的鸟。我市举办的第六届限时观鸟比赛现场上,锦城绿道锦城湖区迎来了一批鸟儿,最终这次观鸟比赛共记录到了56种鸟类,为限时观鸟赛举办以来记录鸟种最多的一次。
一年来,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积极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以大尺度生态廊道区隔城市组群,以高标准生态绿道串联城市公园,科学布局可进入可参与的休闲游憩和绿色开敞空间,推动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休闲体验与审美感知相统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外国友人在绿道轮滑 宋加乐摄
在成都参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项目国际咨询成果评审会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竞选方案便能看出,成都打造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已不再单单强调突出生态优先,而是进一步提出大量有价值的品牌、项目、活动构想,这对今后城市森林公园在功能活动的提升、活力的再生、社区的营造、旅游观光目的地重新打造、城市品牌的重新塑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寻春──成都三月龙泉山 巴西铁摄
正如王建国说言,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已不单单满足于拥有充足的绿色动能,同时还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建设,在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上发力,引导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到“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
△温江鲁家滩 夏乐光摄
摊开简州新城总体规划图,可见新城左邻龙泉湖,右边沱江蜿蜒而过,一个规划展示中心、一个人才服务中心和一个商业中心,以及简州新城养马湖中央公园有序分布。遵循“一个产业类别就是一个主题城市社区”原则,简州新城根据特定人群的偏好,合理配置商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生态宜居的产业社区。
△锦城公园 李冬摄
城南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年破土,两年聚产,三年立新城,短短的时间中,这里便吸引到了4个诺奖团队、3个两院院士团队和32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背后原因何在?
“这里有10分钟范围内的工作、办公、生活、文化、休闲、生态的活动圈,集智慧城市、环保城市、科技城市的设计理念于一体,非常具有国际化和时代感,很人性化。”成都海创药业董事长陈元伟认为,正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打动了不少团队。
△幺妹峰 嘉楠摄
陈元伟口中的“10分钟工作、娱乐圈”,正是来源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合理规划──生物城产业绿道贯穿在城市的各个地区,形成了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城市系统;生物城内幼儿园、小学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9月招生;接下来,健身中心、人才公寓将先后竣工,并引进其他商业品牌,打造智慧健康社区。
△金沙滨河公园 夏乐光摄
“以人的需求为基石,‘筑巢引凤’;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以城聚人;汇聚产业资源,带动产业提升,以城促产。”──在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高梦薇看来,公园城市语境下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营城”,产业功能区的构建更应突出人的主体性。因此,“人城产”的发展思路与公园城市语境下产业功能区的构建思路高度契合。
△眺望雪山
“城市承载着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取向,彰显着让人民更幸福的使命方向。”成都市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园城市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建设,引导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远眺雪山 嘉楠摄(请横屏欣赏)
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
是在公园中打造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