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旅大讲堂”开讲啦!原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首讲

2019-05-11 15:06: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公众称他“网红院长”,他叫自己“故宫守门人”。执掌故宫7年,故宫成为国内备受追捧的文创产业IP。他都做了什么?他能给天府文旅带来怎样的借鉴和思考?5月11日,“天府文旅大讲堂”启动揭牌仪式暨2019年第一讲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为首讲嘉宾开讲。

“我昨天在江西演讲,江西在五一期间旅游收入居全国第二位,而第一位就是四川。”演讲一开头,单霁翔就为四川在五一期间取得的文旅“头彩”点赞。

“究竟以管理为中心,还是以服务对象──观众的感受为中心?”管理着中国最大的博物院,单霁翔认为,服务观众是重要的课题之一,他说,“真正的挑战在于为每位观众服务。”单霁翔通过观察发现:在卫生间面前,常有大批女士排着队。而旁边的男士通常也要提包或照看老人、孩子,造成大量的闲置等待时间。经过研究,故宫团队得出结论:女士的洗手间应该是男士洗手间数量的2.6倍。于是故宫增设了女士专用卫生间,甚至将一个职工食堂也改造成了洗手间,增强了游客的满意度。

单霁翔介绍,之前,故宫里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许多游客只能坐在石头上、屋檐下、栏杆上。他决定增设休息座椅:要结实,要坐着舒服,椅子底下要便于清扫,还要跟周围环境协调……最后做成的实木座椅一把要3500块钱。单霁翔在端门广场火速安置了200把椅子、56组树凳。 “现在有11000名观众可以‘坐下了’”。

2015年,故宫推出石渠宝笈特展:《清明上河图》《伯远帖》《游春图》《听琴图》《洛神赋图》等283件珍贵书画藏品首次集中展出。大批观众奔涌看展的场面被媒体描述为“故宫跑”。观众想看一眼《清明上河图》,需要排六七个小时的队。展览最后一天,当天下午3点,离故宫闭馆还有两小时,武英殿外依然排着长队。天色渐暗,有人问能否延迟闭馆。单霁翔说,保证最后一个观众看完再闭馆。 “其实,公众有着蓬勃的文化需求。”从此故宫不仅推开更多大门,让更多区域对公众进行开放,同时也开始举办更为丰富的展览,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

“世界上只有一座博物馆,每年接待上千万游客。”这些都是故宫改善游客体验的小小例子。为了观众有着更好的参观体验,也为了观众和“故宫”的安全,通过扩大售票窗口、智慧购票、限流、扩大开放区域等措施,单霁翔说“人山人海的故宫一去不复返了”。 单霁翔认为,博物院不仅要关注文化遗产保护,还应关注观众的需求。单霁翔介绍,2020年,将实现建设5G故宫,游客可以从手机上看到最近的洗手间在哪里,想要去看的展览是否需要排队,实现智慧游故宫。

关于环境整治,故宫团队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清理屋顶杂草、处理临时建筑、恢复路面平整、铺平井盖……“草还是长在草地里才好。”单霁翔说。于是,屋顶上没有一棵草,地面上没有一片垃圾,墙壁上不能有破损,有井盖的路段都要找平地面并着手修复……这只是单霁翔在演讲中提到的一小部分基础性工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修修补补工作,也就是“故宫人”的日常。

“故宫的展品数量为1807558件。”单霁翔对故宫的各种藏品如数家珍,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把一群故宫“工匠”的日常展现给大众眼前,故宫的“故宫文物医院”,拥有23个修复实验室。唐卡、搪瓷、青铜器、西洋钟表、字画……你看到的一件文物,背后承载了专家夜以继日的修复。“为未来保护今天。”单霁翔说,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没有人想到,素来庄严肃穆的故宫,会在590余岁高龄时开启一段网红之旅。从卖萌产品引爆文创赛道,到各类APP风靡网络社交,“可爱”“好萌”的亲民风,让故宫一举成为国内备受追捧的文创产业IP,吸粉无数。让故宫年轻化、让文物活起来,也是单霁翔在7年里反复探寻的方向。

记者了解到,此次的演讲内容将制作成视频向大众开放,还将逐步形成系列讲座电子课程,打造“天府文旅大讲堂”品牌。“天府文旅大讲堂”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发起,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承办,将立足全国、着眼四川,以“讲堂+智库+平台”的方式探索、总结和推广文旅融合发展的“四川智慧、巴蜀经验”。接下来,天府文旅大讲堂还将不定期邀请行业名家或企业代表,为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建言献策。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