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把34个县市区引到新津来?这里的共享农庄模式值得借鉴

2019-05-13 22:25:0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我们把自己闲置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五一期间,开张两天就开始有订单了。”新津张河果园子社区居民刘鹏笑道。他口中的民宿,指的是共享农庄模式下的“非标”民宿。

今日,在中国天府农博园举行的四川省部分县(市、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交流会上,新津共享农庄模式得到众多参会代表的青睐。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集趣·农博园·共享农庄项目,对于农民来说,不仅能获得共享农庄的土地租赁收益,还能将“农特产品”作为伴手礼在网上进行售卖,获取农产品销售收益,民宿的运营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项目的示范带动下,“非标民宿+体验农场+特色餐饮+自然教育+社区营造”等业态场景已经呈现,形成了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场景。目前,集趣·农博园·共享农庄项目已经成为成都新兴网红打卡地和近郊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新IP。

目前,新津正在对口援建的阿坝州小金县复制这一乡村旅游模式。今天的会议上,小金县国投公司、斯维登集团、小金县沃日镇木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三方代表签订木兰村共享农庄项目投资协议,依托沃日镇木兰村4000余亩苹果产业园,建设木兰村“津金同心·农博园·苹果共享农庄”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800万元,重点建设共享农博、共享民宿、共享美食、共享田园等,即将开工建设。项目正式运营后可带动木兰村和官寨村616户、2220名农民就地就近增收。

据了解,此次参会代表来自甘孜、阿坝、凉山、泸州、广元、达州等省内12个市(州),共34个县(市区)。在参观完共享农庄后,各参会代表就如何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热烈探讨。“这种共享农庄的模式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参与建设,村民年底分红,能够确保村民长远利益。而利用强大的互联网推广能力又能充分保证客源。我们要借鉴这种模式、这种思路,努力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来自凉山州普格县的副县长杨正红表示。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