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5月27日,在贵阳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19)》,该报告连续两年在数博会上发布。报告对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价,报告显示,有14个地级行政区属于创新领先类,203个地级行政区属于积极追赶类。其中,在副省级/省会城市中,成都市进入创新领先类,其他地级行政区中,宜宾市进入创新领先类。
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是指政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科学决策、精准治理、高效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综合体现。报告从供给能力、响应能力、智慧能力三个方面建立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期在新时代信息化生态下,对如何建设网上政府,提升政府互联网履职能力提供新的认知、评价和导向体系。
报告将我国334个地级行政区划分为创新领先、积极追赶、稳步推进、亟待发展四种类型。创新领先类14个,约占总样本4%,整体得分在79.91分以上;积极追赶类203个,约占总样本61%,整体得分位于60.10至79.91区间内;稳步推进类103个,约占总样本31%,整体得分位于46.09至60.10区间内;亟待发展类14个,约占总样本4%,整体得分位于46.09以下。
在副省级/省会城市中,深圳市、成都市、广州市、宁波市、贵阳市、武汉市进入创新领先类;其他地级行政区中,阳江市、常州市、江门市、莆田市、宜城市、湛江市、宜昌市、宜宾市进入创新领先类。
报告显示,我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呈现几大特征:一是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服务整体呈明显提升;二是中西部与东部的互联网服务能力差距缩小明显;三是服务供给能力持续优化,政务新媒体发展迅速;四是服务响应能力提升显著,省政务平台作用明显;五是服务智慧能力较大突破,应用效果需持续优化。
报告提出我国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趋势:一是提升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对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政府面向企业服务有待加强与深化;三是政务新媒体深度融合已成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趋势。
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汤志伟表示,与2018年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评价相比,具有新变化:在评价范围上,加大了政务新媒体监测评价点位,延伸到政府“多网、多微、多端”的全互联网整体服务效能与履职能力,最终聚焦政府本身的履职能力;在技术支撑上,加大了人工校验频次与点位,将泛互联网数据作为监测采集对象,借助机器自动、智能化采集与人工验证相结合,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在指标引领上,调整部分三级指标及采样点位,更趋近未来政府互联网服务的新趋势和新方向设计指标,如围绕营商环境建设、政府主动回应等要求,促进评价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