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5月30日,由四川省社科联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继往开来:新中国史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办。会议聚焦新中国史学研究发展历程及立足当下的反思与展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主题共同参与研讨。
在会议开幕式上,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龙章,四川省社科联主席、四川大学原党委书记杨泉明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罗仲平主持。
晏世经回顾了四川大学百年发展中的绚丽华章,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容──“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呼吁大家在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把握历史趋势,用明德引领风尚,稳步推进历史发展。刘龙章强调,在新时代,更需要把握历史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入阐发巴蜀文化的思想理念,要在四川统一部署下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取得更多综合性进展。杨泉明则表示,四川要成为西部史学高峰,需要西部各高校一起携手共进,他呼吁大家应以革故鼎新的勇气,在研究方法、手段、评价机制等方面大胆突破,推出经典影片、传世佳作,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各个高校、院所,应引领史学工作者,努力培养学贯中西的史学大家,担当起史学发展使命。
在会议主旨发言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谦平、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先后作报告。
刘庆柱先生从考古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中和”理念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中和”长期以来被作为“哲学史”、“思想史”的命题予以研究,这一 “中华历史文化基因”在中华五千年历史发展中,被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所认同,深化了国家认同理念。王子今先生以中国秦汉史研究七十年为题进行了发言,他从新的研究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学术倾向与研究方法以及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进展等角度说明了秦汉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对一些中青年学者在秦汉史研究中取得新成果的成功途径表示了肯定。
陈谦平先生以国际化视野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使命。他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每个阶段都同国际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各个发展阶段不尽相同,但谋求中国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主题则贯穿于始终。谭继和学者则通过展示四川新史学七十年,表达出“传薪火,探新路”的主题。他提出,应树立本土文化自信,让历史资源、文化文物走进当代、活在当下,应“正本清源”有新担当,“守正创新”有新作为等重要论点。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