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长江经济带修复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最新情况。数据显示,1—5月全省87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75个,占比86.2%。其中,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明显,16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断面14个,占比87.5%,同比上升31.3个百分点。
发布会透露,在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我省20个生态环境问题后,我省立即专门组织7个现场核查组,对照曝光问题现场核实,督促指导整改,组织对18个市(州)173个点位进行暗访拍摄。目前第一批排查出包括城镇基础设施类、生态破坏类、畜禽养殖类、工业污染类等方面的168个问题,结合国家移交的20个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出《四川省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方案》。同时,我省对长江流域环境污染采取高压态势,不间断开展明查暗访,强化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蛙鸣系统等技术运用,精准锁定违法企业和污染源,对超排偷排漏排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严惩重罚,实行“零容忍”。截止4月底,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实施行政处罚1820件,处罚金额约1.3亿元。
记者了解到,我省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长江经济带环境修复14个专项行动方案,包括涉水污染防治类、涉大气污染防类、涉生态保护类、涉固废污染防治类,其中涉水污染防治类就包含了10个专项行动,分别是劣Ⅴ类断面整治、重点小流域整治、琼江流域攻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业园区治理、“三磷”整治、饮用水水源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此外,前5月,全省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优良天数率为86.7%,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同时,区域性污染天数同比减少8天,成都平原地区优良天数率为84.4%,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邓绍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