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六中校长唐昭强:教育,需要一份温润的情怀!|《21城·21人》

2019-06-24 09:29:00   四川发布

内江市位于沱江下游中段,处四川盆地腹心,东汉建县,曾称汉安、中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之称。

自古以来,内江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代不乏人的地方。据史料统计,科举时代,全国历代文科状元中四川籍的有14名,其中内江独占3名。明王朝,内江县中进士人数达到巅峰,在四川119个州县共产生1394名进士的背景下,内江县进士多达107人,遥居全川第一。

近现代,从内江走出去的雄才伟杰,尤以大将军喻培伦、新闻巨子范长江、艺术巨匠张大千为最,他们以震铄世人的事迹和成就谱写了这片土地的传奇。

作为四川的教育大市、教育强市,内江六中,就在这片土地上诞生。

校 长 简 介

唐昭强,男,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省人大代表,省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学科组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家校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最具影响力校长”、“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学生的培养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做民族发展的脊梁

四川发布记者:

作为一名校长,您是怎样看待这个职业的?

唐昭强校长:

内江,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勤学进取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可以溯至周王朝时期的“万古之师”──苌弘。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孔子曾于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前往周国“访弘问乐”。两千余年来,这种勤学进取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沉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能受着这份文化遗产的浸润,是内江人民的福分;于我而言,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传统,发展好内江教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什么样的教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同理,什么样的校长带出什么样的学校,要求师生做到的,我就必须率先垂范。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能走进人群、走入人心,都是不恒久的。 

“师者且将心血汗水育良才,学子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弘扬中华传统,传播四海文明,培养创新人才”,这是两对悬挂在六中教学楼的巨幅标语,显得十分醒目。这这两幅标语是我刚来这所学校时悬挂的,“一所学校必须要有她的文化,她的彰显,她的品质,这算是我对六中教育的愿景吧”。

大千书画文化、长江新闻文化是内江的城市文脉 学校教育要融入其中

四川发布记者:

内江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新闻巨子范长江也在这里出生成长,作为内江教育行业的领军人物,请问一下唐校长,怎么看待教育和一个城市文脉之间的关系,教育是否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昭强校长: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她的文化脉搏,一旦丢失,就会失去她的灵性,失去她的特有印记,从而变得平庸,成为千篇一律。就内江这座城市而言,大千书画文化、长江新闻文化就是她的文脉。

关于教育和城市文脉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教育兴,则人才兴,则文化盛,则文明发达,那么一座城市的文脉才会兴盛。教育,既是一座城市文脉发展的根柢,也肩负着去发掘、传承、发展城市内涵的责任,从而让更多人去阅读、去发现、去守护、去光大她的精神和荣光。内江六中有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优良传统,弘扬故乡历史文化、彰显故乡历史人物风骨,与国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助力“川南现代教育数字港”建设 创建中华名校

四川发布记者:

内江坐拥川南腹地,近年来内江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探索建设川南现代教育数字港”的决策部署,作为一名校长,您是怎样看待这样的决策部署的,咱们内江六中又是在怎样践行的?

唐昭强校长:

在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内江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探索建设川南现代教育数字港”的决策部署,这是高屋建瓴、正当其时的一项重大战略布局。

近年来,为了落实内江市教育系统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任务,内江六中做了很多具体工作:落实教育信息化责任清单,完善教育信息化硬软件建设,促进全校教职工转变理念,大力变革教育方式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成果丰硕。学校坚持开展全校性教育信息化和 “活动元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课大赛,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板书、教材、学案、实验等直观教具“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推动了教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为了尽快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提出了“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校风”、“一流的硬件”、“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质量”的“六个一流”办学新思路,致力于将内江六中打造成巴蜀大地品质教育的引领者。2005年,学校曾创下过全省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同出一校的佳绩,被誉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中学。近20年,学校先后有4名学子获得高考个人总分全省第一,为清华、北大等中国顶尖学府输送了百余名拔尖人才。此外,艺术教育也是大放异彩,2015-2017年内江六中男子排球队连续三年获得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冠军,并于2018年获得全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冠军。

传统的老工业城市“腾笼换鸟” 打造成渝城市群文化旅游试验区 

四川发布记者:

您出生在安岳,也算是土生土长的内江人。这几年,内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是怎么看的?

唐昭强校长:

你说得很对,我的确算是土生土长的内江人,我从1995年到内江六中任团委书记,后来到内江二中任校长,17年到内江六中任校长,二十余年就一直在内江工作、生活,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孩子改变他们的命运,也见证了内江这座城市的变化。

内江是四川省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在上个世纪有着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它的制糖业,鼎盛时期占到全国产糖业的50%,这也是内江“东方甜城”美名的由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内江这座城市开始进行腾笼换鸟的结构换新,代之而起的是它的区域发展优势和文旅产业,目前,内江这座城市正以稳健的步伐展示出全新的魅力。

因为地处成渝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内江自然享受到两大核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随着成渝高铁的开通运营,“成渝一小时经济圈”也自此打通,内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除了已经通车的高铁外,川南城际铁路也将于2021年建成通车,届时川南四个城市将实现半小时经济圈。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同时加持,为这座城市创造了无限商机,如浙江传化集团便与内江东兴区政府签订了内江电子商务产业暨高铁配套项目补充协议,在内江当地打造专业化的物流产业。四川·内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也于2017年12月25日顺利举行开工仪式。内江的国家级开发区──内江高新产业技术区的蓝图也在2017年落地。近年来,内江不断加快服务业的提档升级,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正式步入发展提速时期。

 【内江六中,邀您巡礼】 

▲内江六中高新校区

▲内江六中高新校区

▲内江六中兴隆校区

▲内江六中兴隆校区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