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新经济新增长点
正孕育和催生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如何让成都生物医药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又将应如何创新和迭代升级?
记者今日从成都市经信局获悉,成都市日前印发了《关于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从支持研发创新、推进重大项目、强化企业培育等7方面提出了28条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研发创新
新药研发最高资助2000万元
为提升成都市企业新药研发能力,《若干政策》提出对1类生物制品、化学药品,1类、2类、4类、5类中药和天然药物,完成Ⅰ期临床试验并进入Ⅱ期临床试验每项最高资助300万元,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并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每项最高资助500万元,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取得注册批件每项最高资助1000万元,单个企业(机构)每年最高资助2000万元。此外,对2-5类生物制品,2类化学药品,3类、6类中药和天然药物也将进行资助。
在支持医疗器械研发方面,《若干政策》提出对新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最高资助300万元,第二类医疗器械(不含二类诊断试剂及设备零部件)最高资助100万元。单个企业(机构)每年最高资助600万元。
在加快仿制药发展方面,成都市将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对经国家药监局确定为参比制剂的品种、国内前三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最高奖励200万元等。我市将支持企业加强已上市药品再开发,对新增加适应症的药品最高奖励200万元。此外,《若干政策》还提出配套资助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以及支持产业协同创新。
推进重大项目 优化营商环境
引进的总部企业最高可奖5000万元
为支持引进总部企业,《若干政策》提出对引进的“六类500强”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统计核算和税收结算在成都,符合成都总部企业引进奖励条件的,根据实收资本规模和租用办公用房情况,对企业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最高奖励5000万元。
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上,我市将对市外新引进协议投资1亿元(含)以上且在签约后1年内开工建设的项目,按两年内固定资产投资的3%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等。
在支持成果产业化方面,我市将对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或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且在我市产业化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此外,成都市在进一步提升对我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服务水平的同时,还将加强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提出,加快推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等产业功能区建设,按年度基础设施投资的5%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助;支持引进、策划组织国际性、全国性、专业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展会、峰会、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等。
强化企业培育 聚集产业人才
高层次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最高资助300万元
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方面,成都市对首次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的企业奖励300万元。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等。为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奖项,《若干政策》明确,对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第一获奖者按1:1配套奖励。此外,我市还将对获得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等国家级奖项的企业最高奖励300万元等。
在聚集产业人才方面,成都市将支持申报“蓉漂计划”,大力引进来蓉创新创业的高层次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纳入“蓉漂计划”,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同时,我市还将支持企业柔性引才,将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纳入“蓉城人才绿卡”发放范围等。同时,我市将支持在蓉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生物医药学科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生物医药学院(系、专业)设置,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等。
完善服务体系 支持市场开拓
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最高可获500万元资助
为增强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外包服务能力,《若干政策》明确,对建设医药合同研发机构(CRO)、医药合同外包生产机构(C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CDMO)等产业应用基础平台,以及实验动物服务平台、检验检测平台、转化医学中心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等。
同时,成都市还将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将临床试验资质条件和能力作为三甲医院评定重要指标;支持我市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对在沪深交易所首发上市的企业分阶段给予最高450万元奖励等。此外,《若干政策》还提出要鼓励建设医药废物处理设施,支持危废处理机构为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机构)提供危废处理服务,按其年度服务金额的10%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等。(记者 程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