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广汉乡村振兴大步前行

2019-07-02 10:16: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广袤的乡村,从哪里开始振兴?如何振兴?又由谁来带领振兴?6月28日,德阳市2019年二季度乡村振兴现场会在广汉召开,与会人员走进广汉的乡村田野,见证乡村的变化,分享振兴的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在当下乡村振兴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地处川西平原的广汉市,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党员做得好 群众跟着跑

这几天,广汉市西高镇白里村的夜晚,因为小龙虾的收获基本结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西高镇地处都江堰灌区上游位置,加上土质粘性好,使得这里具备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今年,西高镇在原有绿色无公害稻田的基础上,新增养殖起了小龙虾,总面积达5000亩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虾稻共养区。

“稻虾共育”,在整个四川地区都算是新鲜事物,今年又是在广汉市西高镇进行首次推广,村民们的观望、迟疑、犹豫都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预料之中。“群众有顾虑很正常,我们党员干部首先带头,在自己的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白里村村主任钟国富说。在不断向村民宣传的同时,钟国富首先合伙流转了400多亩农田搞稻虾共育,“看到我们的养殖效果,村民们逐渐有了信心,开始加入到稻虾共育的绿色养殖中来。我们的小龙虾获得了丰收,每天能捕获小龙虾上万斤,在高峰时期每天能捕获小龙虾两万多斤。”

党员做得好,群众跟着跑。说起来虽然通俗,实则内涵丰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此得到彰显。目前,白里村有20多户农户参与稻虾综合种养,其中有10多户是党员。农闲投虾苗、育虾,5月开始捕虾、卖虾,捕完虾再接着种稻。“一年下来,不仅保证了种稻收入,还多了养虾收入。同时,我还从事钓虾娱乐项目,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从中尝到了甜头的村民刘安国高兴地说。

稻虾综合种养项目的落成,在西高镇实现了村民500余万元的稳定增收,相关村社50余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目前,以该稻虾综合种养园区为龙头,广汉市正积极支持西高镇创建省级五星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园区。

产业兴旺 夯实基础

乡村振兴,振兴的是什么?对于地处丘陵的广汉市松林镇来说,就是改变丘区原有地势陡峭、土壤贫瘠、天旱少雨、农作物欠收带来的经济落后和村民生活水平偏低的局面。而种植果树不需要平坦的地势,也不需要肥沃的土壤,地角、土坡、山峦、沟渠都是适宜果树生长的地方。看准了这个突破口,松林镇党委、政府以多项帮扶措施鼓励村民种植果树,其中以经济价值高、生长快的桃树和柚子树为主。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作为广汉市的水果基地,为了帮助果树提质增产,松林镇与四川省农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经过专家手把手教学,果农们学会了“Y字型树形长枝修剪技术”,解决了传统果树管理中存在的结果期短、落果、养分浪费大等问题,可提高产量20%左右。如今,松林镇的桃树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柚子树种植面积8000余亩。

在松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肖里在松林镇赏花核心区开办了一家规模不小的农家乐,“每到赏花季节,我们的生意就异常火爆,每天座无虚席,一天的营业额最高可达3万多元。依托松林的桃花节和柚子花养生季,我们农家乐的年收益能达到100多万元,每年还能解决附近二三十名农民就业。”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农业乡镇松林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松林镇党委书记任韧说,“我们将依托党建引领,进一步加快推动水果产业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精品化的‘四化’建设,实现产业绿色高端、产品生态安全、农商文旅融合,培育广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形成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等产业集群,构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高地。”
 
“党建+” 新模式新突破

“有了这个平台,我的花卉植物销售又多了一个渠道。”说这话的,是广汉新平镇桂红村村民向贵洪,而他口中的“平台”,就是微信上的桂红村“为村”平台,点击进入“桂乡红韵”,浏览上面的供求平台,就有许多他发布的多肉植物销售信息。

向贵洪在微信上广为发布的销售信息,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这得益于广汉市的“党建+”乡村振兴新模式。针对传统工作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而造成的组织力不彰显、党组织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广汉市引入腾讯“为村”平台开展“党建+为村”工作,全面加强政治引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的路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广汉市以“党建+为村”工作为载体,高度融合基层党务、村务和商务,全面提高村庄发展活力和吸引力;通过在“为村”平台开设党建板块,设立“网上支部”,筑牢战斗堡垒,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上取得新突破,精准释放党组织功能。

广汉市还以“为村”为载体,引入“党建+金融”工具,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打造集农村电商、旅游和融资于一体的平台,盘活农村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此外,通过“为村+电商”让特产走出去,利用“为村”整合电商资源,拓宽销售渠道,既能借助腾讯渠道进行集中推广,又能由村民自己在平台上灵活发布进行销售。

截至目前,广汉市18个乡镇均建立了“为村“总号,220个村(社区)实现”为村“平台全覆盖,10多万村民进行了认证。已开通腾讯官方认证“为村”市集12个,两种特色农产品入选“为村好产品”获全国推广渠道,去年实现土特产网销400余万元。

“第一书记” 让百姓点赞

广汉市和兴镇国防村,曾经以村道狭窄和坑洼不平,让大家对这个村的印象大打折扣。可自从来了一位“第一书记”,村道、社道开始大变样,道路基本通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让村民们竖起大拇指点赞的“第一书记”,便是广汉市审计局办公室主任朱兵,他从2017年5月至今一直担任广汉市和兴镇国防村、永和村、亲民村三村的“第一书记”。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朱兵坚信,必须在组织建设上下大功夫,把支部建得更强更有力,这样才能赢得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朱兵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宣讲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大力弘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针对三个村实际情况,朱兵通过多方协调,先后投入40余万元项目资金,使村村社道路、农网改造、广播电视、民居改造等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一系列扶贫措施,大力发展三个村的生态养殖业,帮助贫困户摆脱困境;通过建立“专合组织+农户”和“非贫困户+贫困户”的模式,指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群众发展合力,有效提升全村产业发展水平。“在朱书记的帮助下,我通过养鸡增加了收入,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相信日子一定越过越好。亲民村村民文桃感激地说。

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就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据了解,广汉市现有“第一书记”73人,他们分布在高坪、金轮、和兴、连山、兴隆等乡镇。这些“第一书记”在宣传党的政策、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乡村振兴不会一蹴而就。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必然选择。” 广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峻表示,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需要广大农村党员长期摸爬滚打,才能共同画出乡村的美丽图景,才能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心间。“我们将以党建为引领,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西高镇、三水镇、松林镇、连山镇等打造广汉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示范村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活动等,促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孔继红 梁义岭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