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明天的希望 绵竹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发力

2019-07-04 14:26: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绵竹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发力,在构建完善各项机制的同时,各级关工委带领“五老”志愿者不断探索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路子,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关爱、保护”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党政重视 关心下一代工作保障有新高度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加强党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依靠党建带动关工委建设,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绵竹市委历来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持续加大保障力度。为加强对关工委工作领导,绵竹市委确定一名副书记兼任市关工委主任,分管关工工作,一名副市长联系关工工作,各乡镇、村(社)、相关部门均建立了关工组织。在人员保障方面,绵竹市委为市关工委配备了副科级专职办公室主任和工作人员,各乡镇、市级相关部门和中小学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在经费保障方面,绵竹市委、市政府把市关工委和各乡镇、村(社)关工委(组)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率先在全省提出并实施“三个三”保障措施,即绵竹市、乡镇、村社年度关工工作经费分别为30万元、3万元和3000元,拨付各级关工委,专款专用,有力保证了关工工作的开展。在人力保障方面,绵竹市委、市政府要求四大班子成员带头重视,支持关工工作。在制度保障方面,绵竹市委、市政府多次发文落实上级关工工作政策规定,把关工工作纳入对乡镇、部门党政组织年度目标任务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同时,绵竹着力构建大关工格局,整合了各类资源,整合涉老组织,如老科协、老体协、老年诗书画学会、老年大学等,各团体、各学会(协会),如文联、作协、古文化研究会、书法家协会等,共同做好关工工作。

一枝一叶总关情,点点滴滴暖人心。一项项具体举措,一项项保障措施,彰显出绵竹市委、市政府对关工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目前,绵竹共建立关工委组织269个,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3个,青苗活动室42个,五老志愿者6600人。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心下一代网络格局。

“五老”齐心 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新突破

从“警校共育”到“社、家、校”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的创建,通过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的“双手牵”,找到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突破口,各级关工委从未停止过探索创新的脚步。

绵竹有6600名“五老”志愿者,他们退岗不退休,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四方奔走、长年不懈,让每一个孩子沐浴爱的阳光。绵竹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恪守德育为先的思路,以学校、家庭、社区为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感恩文化,争做时代新人”、“微爱暖冬行”、“爱心助业”、“扮家园、暖童心”、青苗工程、乡村夏令营……谱写了一曲曲关爱青少年的动人之歌,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创新中深入发展。

“五老”助和是新时期关工工作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延伸,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核心内容是动员“五老”参与社会治理,关心教育青少年,帮助基层维稳保安,他们就是当今新农村需要的德才兼备、热爱公益,起主心骨作用的“新乡贤”。

剑南镇结合实际,积极抓好“五老”队伍建设,根据自觉、自愿和就近就地原则,为其“建平台、设岗位”,当好“十大员”,即思想道德报告员、传统教育宣传员、校外教育辅导员、净化环境监督员、法律知识咨询员、科技文化传播员、捐资助学协调员、脱贫致富帮扶员、失足青年保护员、家庭教育指导员,为促进下一代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孝德镇清华社区韦兴华,原社区老支书、村小学老校长,本该退休离职后享受天伦之乐,当党支部把青苗活动想法告诉他时,他义不容辞自愿担任毛笔书法的执教,还为清华社区关工委工作出谋划策,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贡献余热。

随着创新工作的开展,绵竹关工委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的工作品牌:遵道镇的“社、家、教”教育模式,孝德镇的“家风家规”教育,玉泉镇的“村村创品牌、社社树标兵”,富新镇的“踏遍村社阡陌路,五员助和到农家”,什地镇的“关爱在家门口”,东北镇的“结对帮扶特别情况青少年,关心关爱到户到人到心头”……

虽然他们双鬓已经斑白,身躯开始佝偻,但是血管里奔腾的红色血液、胸怀中孕育的赤子情依然滚烫,鼓舞着他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的历史时期,绵竹关工委将充分发扬新时期绵竹精神,用爱托起孩子们明天的希望。

王勇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