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0日,重庆党政代表团来川考察。今天下午,推进川渝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合作座谈会议在成都举行。
会上,川渝双方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关于合作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框架协议》。重庆市还与四川省泸州市、遂宁市、内江市、广安市、达州市、资阳市签署《共建合作联盟备忘录》。两省市有关方面还签署了15个川渝合作专项方案和协议。
“一体化发展重点方案”明确,以规划编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开放平台等领域为重点,推动两省市建立健全横向联动、定期会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两省市协商合作,共同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将加快沿江高铁成南达万铁路、渝西高铁、渝昆高铁前期工作,力争2019年开工建设,推动成渝中线高铁、重庆至遂宁城际铁路等规划研究;完善向东的川渝沪通道,联合开展港口协作,共同推进建立长江口岸贸易物流便利化联动机制,提升外贸集装箱货物在港口装卸速度和通关效率。
“共建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提出,注重“四向拓展”,强化多式联运,促进互联互通,完善对外开放大通道,共同推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推进开放平台共享,提升区域整体开放功能和水平。
在川期间,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前往成都国际铁路港、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东方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天府新区规划厅、中国一欧洲中心、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双创服务平台、成都远洋太古里特色街区等地考察。(杨馥璘)
新闻链接:川渝合作“这些年”
川渝自古一家亲,四川与重庆山水相连、人文相近、民俗相通……两地共处长江上游、同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同在西部内陆地区,深化川渝合作,是国家战略大势所趋、共同发展现实所需、互利共赢民心所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昨天,重庆党政代表团抵川,开启对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先进经验和做法的考察之旅,共叙情谊、共商合作、共赢发展。去年6月,四川省党政代表团也去到重庆学习考察,先后前往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学习重庆在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开放平台和通道建设、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优秀经验和有效做法,并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
一直以来川渝两地交流合作成果丰硕,观观马上为您盘点川渝“这些年”。
渝企在川投资稳定增长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重庆资本来川投资额度连续三年超过千亿元,在国内省外入川资金中,仅排在北京和广东之后。其中2018年到位资金1400多亿元,占全省利用内资的13.9%。2018年至今年3月底,重庆市企业在川投资到位资金达1835.31亿元,其中2019年第一季度到位资金378.35亿元,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至2018年,四川省级重大及专题投资促进活动签约项目中,重庆企业投资项目有723个,投资金额3691.91亿元。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18年4月20号,南向通道2018年中方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重庆、广西、贵州、甘肃4省市(自治区)邀请内蒙古、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6省市(自治区)来渝,一起商讨如何将南向通道建设得更好。
川渝在全国率先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2018年,川水电送渝53亿千瓦时;
2019年5月16号,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与重庆三峡铁水物流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陆海新通道”万州/达州集散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并进,共同开启陆海新通道川渝合作序幕。
此外,成南达万高铁已经纳入了国家沿江高铁实施方案,并提前到“十三五”实施;达州经万州至长三角铁公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项目开工建设……一系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已经实现了突破。
产业协作创新协同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重庆分中心启动建设;
成渝经济区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川渝共建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数字化铸造工厂示范工程在资阳建成投产;
四川建安车桥公司在重庆建立生产基地;
两地在共建一批蔬菜供应、特色水果、禽种供种基地之外,产业合作持续升温,如邻水渝广共建机电产业园70%的企业来自重庆、80%的产品为重庆配套;
两省有关部门签订《关于联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行动方案(2018—2020年)》《巴蜀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等重要合作文件。
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成绩满满
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签订了《共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
川渝53条跨界河流基本信息完成核对,跨省(市)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投运;
两地有关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也建立了结对关系。
区域一体化市场环境加速形成
眼下,两省市建立了川渝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协作机制、知识产权服务协作与执法联动机制;
签订了川渝信用合作备忘录,推动建立信用“红黑名单”共享和互认机制,推行跨区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隆昌市与荣昌区更是探索建立了跨省(市)消费纠纷处理机制,实现了异地消费投诉同城待遇。
公共服务合作惠及群众
四川公共招聘网与重庆就业网实现了直联互通;
2018年,川渝互相增投886名本科计划、2224名高职(专科)计划;
川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联网医院达到了955家,已覆盖所有县(市、区),川渝警务大数据联盟也成功建立,实现了人员的精准识别、互查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