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张胜分享了他们的做法。
张胜说,成都市青白江区是建区60年的老工业区和中欧班列(成都)始发地,也是四川自贸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青白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围绕“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目标定位,着力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成都市前三位,首次入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今年1—6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倍。
畅通道,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港
聚焦“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瞄准世界一流。青白江区加快建设全国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实施集装箱中心站扩能改造。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推动班列提质增效,对外形成12条国际铁路和铁海联运通道,连接境外25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构建起以成都为枢纽,南向联通东盟全境、西向直达欧洲腹地、东向辐射日韩和美洲、北向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国际班列通道体系,基本覆盖以亚欧为主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开行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双第一”。今年1—6月,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成都)分别开行1284列和619列,增长38.8%和48.4%,综合重载率达91.5%、提高30.3个百分点。
促贸易,高效能共建共享“蓉欧枢纽”
聚焦“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突出以通道促贸易、青白江区以贸易聚产业,打造服务全川的物流配送枢纽和商贸基地。完善口岸平台体系,建成投用粮食、肉类、木材、整车进口等指定口岸,发布木材、五金机电价格指数,保税仓实现年监管货值52亿元以上、居全国第五位。省、市大力支持我们申报综合保税区,年内即将获批并建成28万平米多功能标准化厂房和智能仓储,落户创维、康佳等出口基地。签约引进宝湾、满帮等2/3以上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前50强,新华全球购落户开业,促进国际金融、商事等800多家服务型企业入驻港区,红酒、奶粉等畅销品占四川市场份额70%左右。为全川企业运用班列提供无差别政策服务和平台支撑,深入推进川桂合作,与宜宾、泸州等地开展铁水联运,与12个市州建立“蓉欧+”东盟班列基地,与98个县(市、区)推进产业合作,“出口结算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产业模式加快构建,助力攀枝花果蔬、温江花卉等农产品和创维、联想等电子产品远销欧亚。去年进出港货物总值达120亿美元、实现翻番,其中出口货值川内货源占比65%、提高18个百分点。
聚产业,高质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聚焦构建外向型现代产业体系,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加快创建,金(堂)新(都)青(白江)大港区规划建设提速,“南有天府新区+航空港、北有大港区+铁路港”的“两港两区”新格局加快构建,错位协同、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基本成型。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围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保税加工等主导产业,引进招商局集团、盒马鲜生等总投资550亿元的84个重大项目,促进菜鸟、苏宁云商等总投资276亿元的42个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打造世界知名供应链节点城市。欧洲产业城围绕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主导产业,打造适铁适欧、“两头在外”临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华鼎国联动力电池一期建成投产,加快实施天马轴承、中国巨石等总投资288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14个,建成52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入驻率达90%以上。智慧产业城利用川化、攀成钢调迁转型,打造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总投资52亿元的万达项目落地建设,积微物联年度平台交易突破1000亿元。
优服务,高水平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聚焦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铁路港成功纳入国家“安智贸”试点,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荣获全国十大改革创新案例,集拼集运模式被纳入全国第五批复制推广经验,50余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90%以上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系统推进以项目承诺制为抓手的“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全流程审批时间在全国率先压缩至60天以内,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5天以内。荣获“2018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今年1—6月,新增市场主体21069户,同比增长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