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商务部召开“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工作情况及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批31个“最佳实践案例”。
案例由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于日前印发,涉及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这些案例制度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应好、系统集成特点突出,供各地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过程中借鉴。这批“最佳实践案例”既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创新不动产登记、简化退税流程等“放管服”改革创新案例,也有融资租赁、铁路+金融、知识价值信用融资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典型做法,还有跨部门协同监管、大数据平台等事中事后监管举措,涵盖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所评估考察的大多数指标。
这31个“最佳实践案例”中有三个来自咱们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一起来了解一下。
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对案件类型和要素进行抽象和模板化归纳,形成 “两表指导、审助分流、集中审理、判决简化”为特点的要素 式案件审理流程创新;“集约化管理、专业化分工”为特点的 集约化案件管理机制创新;“标准化操作”为特点的案件质量 控制创新。
实践成效
2017 年 5 月 19 日“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被四 川省全创办确定为四川省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可复制 可推广经验成果;同年 5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该机制确认为 全省扩大试点的改革举措之一。2018 年以来,知识产权类型 化案件审理继续推行快审机制,并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速 裁团队 2 名法官先后妥善审结了涉及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国窖 1573、中华铅笔、云南白药、奥飞动漫、小米等知名商标以及涉及索尼音乐作品的类型化案件 2139 件,案件平均 审结时间 104 天,较 2017 年下降 15 天,为权利人挽回损失 超过 1800 万元。四川省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中级人 民法院积极推广快审机制,均取得良好的反馈效果。
“铁银通”铁路运单金融化创新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四川自贸试验 区)以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促进实体企业物流降 本增效为目标,积极探索铁路运输业与金融业跨界合作。
铁路运输分为国内铁路运输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两种 方式,国内铁路运输使用铁路货物运单(以下简称货物运单), 国际铁路货物联运使用国际铁路联运运单(以下简称国联运 单)。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局集团 公司)分别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着手,利用铁路运输单据的 唯一可控性,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逐步实现铁路运单金融化。
实践成效
铁路运单质押将铁路运单作为唯一控货凭证,对金融机构而言,国内、国际信用证“交款赎单”控制环节有了实操意 义,促进了信用证等多种贸易结算方式的发展,为铁路运输、 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在市场、信息、业务等多维度创新合作共赢打下基础,对促进国内、国际陆路贸易具有重要金融价值。
“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
为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 成都天府新区片区(以下简称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和政策资源,政府、银行、担保多方联动,针 对区内外向型中小微企业推出“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用政策性引导、市场化运作、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方式, 建立自贸试验区内针对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金融服务 平台,支持外向型中小微企业扩大进出口,降低企业的融 资和结算成本。
实践效果
通过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示范引领作用,截至 2019 年 3 月底,“自贸通”金融服务已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 58 家企业提供“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为 18 家中小外贸企业 发放“自贸贷”6200 万元,18 家外向型中小微企业累计进出 口结算量超过 1000 万美元。以某小型外贸进出口企业为 例,在合作商业银行办理贷款 500 万元、年国际结算量达 到 500 万美元,可节约企业年度财务成本 42.6 万元,其人 民币贷款利息较市场水平节约 19.6 万元;免除国际结算手 续费 13 万元、担保费补贴 1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