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国华西承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小锦了解到,T2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整个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完工。
工程巨大:
仅钢筋用量可再造11座埃菲尔铁塔
T2航站楼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宛如展翅腾飞的太阳神鸟。航站楼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建成后分别为国内旅客提供出发、到达、候机、中转等服务。
同济大学曾作出一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工程总进度目标论证报告》。报告指出,按照最快工程进度也要2019年10月才能完成T2航站楼地上主体结构施工。但从2017年12月5日正式破土开工,到2019年8月28日正式封顶,仅花费21个月时间便完成了T2航站楼主体结构建设。高峰期达到了2000多位工人、100多台大型机械昼夜不停施工。T2航站楼的建设,也是国内同级别航站楼建设中耗时最短的一个项目,无疑是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浇筑的最后一桶水泥
记者了解到,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整个工程浇筑混凝土约61万立方米,相当于可以填满290个标准泳池;钢筋用量约11万吨,可以修建11座法国埃菲尔铁塔;施工工程桩约2.5万米,几乎可以绕成都二环路一圈;制作模板约25.4万张,每张1.7平米,可以铺满60个标准足球场。
难度惊人:
世界第一例高铁“斜穿”机场大厅
△远处可见今年5月封顶的T1航站楼
除了投入大,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在同类建筑的施工中,难度系数可谓史无前例。“最大的挑战来自‘大铁’。” 项目经理袁刚口中的“大铁”,指的是从机场下穿的高铁,这条高铁设计时速达350km/h,埋深地下25米,运行过程中将不减速穿越航站楼,是全世界直接下穿机场航站楼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
据了解,“大铁”斜穿航站楼大厅底部的距离长达464米,影响了整个航站楼大厅1/3的施工区域和一条指廊,对噪音控制和减震的要求极高,施工难度是机场航站区域之最。
“为了达到最好的减震和支撑效果。我们通过180多个减振基础将大厅11万吨的结构荷载传至‘大铁’的弧形顶板上,缓冲铁路高速运行带给上部结构的振动影响。” 这就意味着“大铁”需要一块“无坚不摧”的巨大顶板“托起”巨大的上部结构。
那怎样的顶板才算是“无坚不摧”呢?
记者了解到,“大铁”上方的弧形顶板面积达1.8万平米,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顶板最薄的地方有2.5米,最厚的达到了6.25米,相当于普通商品房两层楼的高度。顶板中的钢筋直径为36mm和40mm两个规格,比家用的水管还粗,而钢筋间的排列最小间距只有23mm,只能插进两根筷子。
“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下‘大铁’创下每平方含钢量最大的记录,达到了343公斤,主要就体现在这块顶板上。” 项目经理袁刚告诉记者,建设整个T2航站楼总共用了11万吨钢筋,其中大铁区域就用了3.5万吨钢筋用量。
创新思路:
打造全川首例“跳仓法”地上运用
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提前60天完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华西的建设者们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楼面跳仓法施工”,这是一种全新的混凝土浇筑方式。
T2航站楼属于典型的超长超宽单体建筑,东西向最远距离达1.3公里,相当于并排放置30多栋普通商品房,南北向最远距离917米,相当于30个标准篮球场。“在这样的大型建筑中,我们需要把施工区域分成一个个40米见方的‘豆腐块’,再按块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每个‘豆腐块’称为一个‘仓’。仓与仓之间,需要留一条宽度为0.8到4米宽的凹槽。”项目总工程师段俊告诉记者,这个凹槽在工程上被称为“后浇带”,它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
原来,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筑后裂口变形,传统的工艺是完成“仓”的浇筑后等40-60天,待混凝土充分完成收缩后,再对“后浇带”进行浇筑。那怎样才能尽可能的缩短等候的时间?中国华西的建设者们通过前期的实验论证,科学的改变混凝土配合比,将常用于地下施工的混凝土“跳仓式施工法”首次用在了地面工程。
“所谓的‘跳仓’,指的是仓与仓之间不挨个浇筑,而是像下跳棋一样,间隔浇筑。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直接取消中间的后浇带。完成第1次浇筑后,只需要等待7天便可以进行第2次浇筑,大大地节约了施工时间。”据项目总工程师段俊介绍到。
“目前我们正在将‘楼面跳仓法施工’进行省级工法和省级科技立项。” 据了解,像“楼面跳仓法施工”一样的新工艺、新技术,在T2航站楼的建设过程中比比皆是,例如极大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的BIM技术、实现工地安全绿色管理的“智慧工地”系统、“大铁”顶板混凝土浇筑中使用的现浇叠合浇筑工艺等等。目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项目已申报多项国家级、省级工程大奖。
绿色施工:
省电80万度 节水20万方
天府国际机场项目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使用节能灯具和节能设备,减少用电80万度。其中,节能灯具不仅有LED等,还有太阳能风能路灯;设备则有高效节能的焊机和水冷式中央空调。
推广使用污水处理系统,节约用水20万方。污水经该系统处理后,标准高于城市市政处理指标,可作为中水回用。
用绿化代替硬化,面积达1.1万平方米,同时临时道路也采用装配式可利用铺装道路,节约施工材料及成本达到了减少能耗,同时绿色环保的目的。
而使用扫地机器人除尘、车辆自动冲洗设备等机械化施工,两年时间节约了约1.5万个劳动力。此外,还有建渣分类处理后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废旧材料转换,节约经费达50万元。
站前高架桥已全面开工
T2航站楼在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以后,就进入装修装饰阶段,分为精装修、普通装修和设备装修。其中,精装区为旅客区,包括值机、候机和购物等场所;普装区则在非公共区域,如办公室;设备装修就在机房区域。
连接出发层的站前高架桥主体机构已进入实体施工阶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架桥将使用清水混凝土。众所周知,普通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外部装饰。与之不同的是,清水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仅需刷上保护漆,减少装饰、修补等后期施工。
【知道多一点】
天府国际机场位于简阳市芦葭镇,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该项目的建成将把成都带入“双机场”时代,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机场一期工程按满足到2025年,共计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新建3条跑道,一期航站楼60万平方米,二期航站楼规划66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F,总机位资源为245个。远期工程将再建设3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需求。(记者 田程晨 摄影/视频 田程晨)
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重大节点
·2017年12月,第一根桩基开钻;
·2018年1月, 第一个承台土方开挖;
·2018年3月, 第一台塔吊安装完成;第一块管廊底板浇筑完成;
·2018年5月,第一根钢管柱吊装完成;
·2018年6月,第一块楼层板浇筑完成;
·2018年7月,第一块大铁底板完成;第一块结构板封顶;
·2018年10月,ITC运行指挥大楼主体结构封顶;
·2018年11月,第一块大铁顶板完成;
·2019年1月,第一块网架提升完成;
·2019年3月,大铁主体结构完成
·2019年5月 航站楼非影响区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2019年8月 T2航站楼全面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