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9年9月2日8时10分,四川省肿瘤医院成功开出全省首张医疗住院收费电子票据,实现以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为依据进行医保联网结算,标志着我省进入医保结算无纸化时代。
医疗住院收费电子票据是继医疗门诊收费电子票据之后,我省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又一里程碑。自2018年9月2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功开出全国首张医疗门诊收费电子票据以来,我省已有20家医院实施改革,累计开票210万张、金额9亿元。这项改革让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看病群众等多方获益。
具体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前后对比划重点!
政府“强监管”又“省钱”
改革前,财政与医院的系统没有对接,不能对票据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事后抽查的比例小,监管存在一定风险。医疗卫生机构与卫生健康、医保部门未能完全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医保部门需要手工扫描纸质票据留存电子档案,人工核对结算报销数据,不但费时费力,重复报销问题也始终难以解决。
改革后,财政、卫生健康、医保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由分散的“信息孤岛”变为“信息互联互通”,由事后检查变为全流程动态监管,显著提升政府部门监管效率。财政电子票据的应用,尤其是占总量达六成的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推广应用,大幅减少纸质票据的使用,降低了印制成本,预计今年省本级将节省200万元、全省达到2000万元左右,仅华西医院一家每年可节省资金80余万元。面对当前异常严峻的财政收入形势,任何有效节省财政资金、压减一般性支出的举措,都是推动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都是难能可贵的。
医院“提效率”又“省心”
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替代传统纸质票据,大幅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具体来看,一是以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为依据进行医保结算,改变了以往需医院打印纸质票据到医保部门办理联网结算的模式,不仅减轻了医院的工作量,也提升了医院管理效率。二是引导患者通过自助设备或医院APP交费结算,自助获取电子票据,减轻了窗口排队压力,大大节省医院收费的人工成本。三是降低医院票据打印、传递、整理和保管等管理成本,避免纸质票据容易出现的遗失损毁风险,切实解决医院内部纸质票据对账难、易出错、稽核难等老问题,有利于医院规范财务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
群众“少排队”又“省事”
改革前,传统的纸质医疗收费票据管理模式,影响和制约了网络缴款、电子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应用,也容易导致排队就医困难。
改革后,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可以帮助患者到医院办卡、挂号、缴费、取票“一条龙”自助服务,就医看病的便捷度和体验感明显改善。患者随时可到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查验票据真伪,下载自己的电子票据,便于流转、利于保管。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开启了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共享改革成果。
2020年底前将全面推广运用医疗收费电子票据!
据了解,7月22日,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充分总结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底前全面推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推广运用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为此,财政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及时转发《通知》、制定工作方案,并专门召开全省视频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三部委的部署要求,着力确保我省改革按期落地见效。
在改革工作安排方面,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和我省改革工作实际,力争今年年底前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在2020年底前所有市(州)、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这一改革。全省“三甲”医院、各地人民医院等用票量较大的医疗卫生机构应率先实施、带头示范,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要主动跟进,积极做好信息系统改造和对接工作。
在推行全国统一医疗收费票据方面,正式启用全国统一的医疗门诊、住院收费票据电子式样和机打式样,同时启用医疗收费明细电子式样和门诊、住院收费票据机打单联票,配合电子票据使用。考虑到系统升级改造和票据管理实际情况,原则上设置一年过渡期,在2020年底前我省原票据式样与全国统一票据式样并行。
《通知》要求,各级财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推进改革,形成工作合力。财政部门要做好改革保障工作,完善“一系统、两平台”;卫生健康部门要督促本地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实施改革;医保部门要及时做好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应用和入账报销反馈工作;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积极主动做好信息系统改造和对接相关工作。
各地财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重视与医疗卫生机构、交款人以及入账报销单位的沟通交流,了解掌握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情况,确保信息互联互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和启用全国统一医疗收费票据的过程中,如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