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何推进民主法治?七个跨越来看四川法治建设新篇章

2019-09-10 11:0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天下大治,起于法治。9月10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发布会以“统筹推进民主法治 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四川”为主题,我省依法治省工作情况如何?在法治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绩和经验做法?省委依法治省办主任、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刘志诚在发布会现场了用“七个跨越”回顾70年四川的民主法治历程。

跨越之一:从“建立地方政权”到“民主制度化法治化”再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自1980年我省出台《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以来,省人大累计办理代表建议2.9万余件,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政协累计办理提案9000余件。

跨越之二:从“零起步”到“有法可依”再到“立良法促善治”

1979年重新赋予地方立法权以来,我省立法经历了初创、高速发展、规范发展等阶段。全省共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294件,现行有效215件;省级政府规章335件,现行有效167件。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教、生态等各个领域。

跨越之三:从“管制”到“管理”再到“治理”

70年来,我省经历“政府管制”“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类调解组织累计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42.7万余件,调处成功436.4万余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到94%;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累计办理各类事件4034.06万余件;制定实施村(居)规民约52854个。

跨越之四:从“全能政府”到“责任政府”再到“法治政府”

2001年,我省建成并运行全国首家省级政务服务中心。2007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并联审批。2008年,成都市武侯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行政审批局。2010年,省政府制定发布《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指标》,荣获首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跨越之五:从“初创探索”到“规范重建”再到“优化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和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改革。2018年,中基层法院以庭审实质化方式审结刑事案件5780件,当庭宣判案件占比75.8%。建成跨部门大数据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初步构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智慧政法体系,司法办案质效大幅提升,2018年员额法官人均办案量比改革前增长62%以上。

跨越之六:从“不知法、不懂法、不信法”到“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再到“信仰法治、尊崇法治、捍卫法治”

“六五”普法以来,省委提出在全省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明确了47个省级部门的普法责任清单,建立了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以案说法制度,全省组建法律人才库1692个、法律服务小分队4373支;设立法治宣传栏27719个、法律图书室(角)32668个,建设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等1466个,法治教育基地731个,全省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4.3万余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培养“法律明白人”48万余人。

通过30余年的持续法治宣传教育,全省法盲率显著下降,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质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的法治观念持续增强,为治蜀兴川营造了浓厚法治氛围。

跨越之七:从“封建专制”到“开放民主”再到“依法常态化治理”

四川有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我省坚持法制统一与依法行使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权相结合,先后制定了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06件。组建“四川同心·律师服务团”,对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雅安市等34个民族地区实行结对帮扶。建立禁毒防艾普法教育基地和“爱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务工作站。初步形成符合民族地区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社会治理长效机制。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李倩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