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成都市熊猫星球暨熊猫基地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熊猫星球”属于“熊猫之都”规划的北湖片区, 功能定位为成都·熊猫星球·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以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核心吸引物,形成“1+N+X”的区域空间结构。改扩建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从成都单一景点游客量最大的基地,转变为集合科研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生态型国际旅游度假区。
“熊猫之都”规划打造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包括三大区域:熊猫星球片区(北湖片区)、熊猫家园片区(都江堰片区)、熊猫之窗片区(龙泉山片区)。
六片区 玩个够
冒险溪谷、探索密林、无限山丘……
●宝藏湖泊区 原基地所在地,拥有两大产房、成年大熊猫馆及博物馆等。
●冒险溪谷区 包含溪谷梯田、大熊猫溪谷馆舍、溪谷景观等,在自然地形中营造多角度、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探索密林区 结合茂密植被进行森林景观设置,有小熊猫密林馆舍、金丝猴密林馆舍等。
●无限山丘区 利用山形地貌设计而成,包含大熊猫山丘馆舍、影视文娱演绎中心及自然艺术教育中心等,还有大熊猫4D影院。
●英雄农场区 结合农业景观设计形成,会有归国的英雄熊猫。
●科学珍探区 包含动物医院、行政办公区域等,主要服务科研工作人员。
最萌的度假区 全方位玩转“滚滚”
占地35平方公里 可容纳180只熊猫及其伴生动物
熊猫星球占地35平方公里,将延续“熊猫之都”理念,结合产业策划形成“1+N+X”的区域空间结构,即1个核心吸引物(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改扩建项目),N大文旅休闲产品(包括熊猫小镇、逍遥园、梦花园、自然原),X个区域基础配套设施(包括社区配套、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环境设施),创造“熊猫星球”的世界级IP,打造一个人与动物、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典范。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改扩建后规模将达2.3平方公里,总体定位为世界级大熊猫保护示范地,人与动物美好时光共享地。改扩建后,熊猫基地空间结构为一轴三核六片区。一轴为景观交通轴,三核为包含一个综合服务核与两个入口服务核的三大服务核心,六片区为冒险溪谷、探索密林、无限山丘、英雄农场、宝藏湖泊、科学珍探六个主题片区。
为尽可能扩大动物活动场地,熊猫基地将增加多个大熊猫兽舍、大熊猫馆、大熊猫产房等。据悉,改扩建后,园区规划可容纳180只熊猫及其伴生动物(小熊猫和金丝猴)。
沉浸式观览方式 “可从头顶天窗看熊猫走过”
在景观设计上,会模仿大熊猫在野外的生存环境来进行景观打造,在大熊猫的参观游览方式上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我们会进行一些更合理化的设置,人会更隐秘地参观,让大熊猫在它的自然状态下生活及活动。”胡佳说。
目前相关规划正在设计中,“未来,游客可能可以结合地形穿到地道,头顶是开天窗的方式,大熊猫从天窗上过,可能都感受不到人的存在。”胡佳介绍,“游客观览方式也将从传统的壕沟式观览方式转变为对动物更为友好、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沉浸式观览方式。”
新增亮点项目 游览星星产房 登熊猫塔观景
胡佳说,此次改扩建新增了一个亮点项目,就是大熊猫星星产房,“目前太阳产房和月亮产房在大熊猫产崽时压力比较大,星星产房可以分流压力。”此外,熊猫基地内还会设置熊猫塔,熊猫塔作为区域制高点将起到全方位观景作用。
改扩建后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不再是“单调的动物展览活动”,而是转变为“多元有趣的自由游览活动”。观赏大熊猫、登熊猫塔、欣赏熊猫电影,参观产房看熊猫宝宝用食,寻找金丝猴……
“我们还规划了几条不同的游线,最主要的就是一条全长约3.7公里的观光车车行主游线。”胡佳说,观光车游线将熊猫基地六个主题片区进行串接,游客可根据自身需求自行选择片区进行参观游览。
交通更加便利 增加多处出入口和停车场
扩建后初步预计会增加4个出入口和6处停车场。“其中服务于游客的出入口初步规划有3个,南入口是原熊猫基地入口,位于熊猫大道,自驾车或团队大巴的游客比较方便;西入口靠近军区总医院地铁站,使用公共交通的游客可以从这里进入;同时还在规划东入口。”胡佳说。
此外,在科研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将搭建国际先进的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产生更多更大更深远的影响。(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