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展品
“壮丽七十年 阔步新时代──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成都馆
从杜甫草堂到宽窄巷子,再到鹤鸣茶社,城市的记忆记录于一张老照片,或者就在一间简单的茶馆里。如今,一场成就展正好帮你回忆过去70年的变化。
9月28日上午,“壮丽七十年 阔步新时代──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西博城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到11月底,为期60天。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区分布在西博城1至2号展馆,采取“1+21”模式组展,总面积共计超过2万平方米。通过图片、音视频、实物等内容,展现四川省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市民携带身份证即可免费观展。
两大展馆
凝聚四川70年发展
28日下午,记者首先来到1号馆,进入展馆就被入口右边的巨幅图片吸引住。长达20米的巨型图片中,四川各族人民身着民族服饰的图片位于图片正中,周边是四川各地各领域的发展成就。据悉,此次大展分为省级综合馆、市(州)组合馆,两者之间还有时光情景厅。
省级综合馆展示了党中央的关怀和四川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7个方面的成就。省级综合馆就将展出1000余幅图片、400件实物,同时有20多个专题片和视频播放点位,以及7个大型场景展示。
除了省级综合馆,全省21个市(州)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市(州)组合馆分别打造了风格各异分展馆。
在省级综合馆和市(州)组合馆之间,是时光情景厅。这里将通过老物件陈列、情景再现等方式,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人民衣食住行发生的巨大变迁。
5张规划图
读懂成都城市发展史
以蓝色为主色的成都展区尤为显眼。在序厅,一架成都造“全国首架高原无人直升机”即展现了成都70年奋斗史中的一个成就。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组从1949年到1998年的成都生活老照片。以人民南路为例,上世纪50年代的照片上,市民还只是骑着自行车,70年代就已有汽车在马路上奔驰,而到如今,这里的夜晚呈现出更加美丽的景象。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成都的变化,也通过五张规划图,浓缩成一部城市发展史。70年来,成都实现了从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跃升,正加快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迈进。
与5版规划相对应,展馆还展出了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成都发展变化的图片墙和实物陈列。从1949年12月各界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入成都,到1950年披荆斩棘修通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从上世纪80年代成都牌黑白电视机问世,到加速构建“5+5+1”现代开放型产业体系,研发出国内第一颗自主设计的高性能X86芯片……成都70年巨变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大变迁的缩影。
“这种形式的展示很有共鸣。”带着孩子前来逛展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作为成都本地人,展区成列的照片中让自己很容易找到共鸣。而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让他更好地感受到成都的发展进步。
5G+VR直播
在宽窄巷子也可观展
除了序厅外,成都展厅还根据自身特色,设置了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等多个板块,多方面立体展现了成都的发展进程。
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板块,成都还专门设置了特殊装置,抽取抽屉里的卡牌,面前的大屏幕上会出现对应的公园城市示范点位的高清照片。前来观展的市民还可以通过智能打印机现场打印照片,将公园城市的美景带回家中。记者注意到,现场还摆放着VR设备,可供市民身临其境地感受成都绿色发展的成果。
在国家中心城市板块,你可以感受电信公司部署的5G+VR直播体验──通过采集成都展区现场影像并利用5G信号传输,市民在宽窄巷子、东郊记忆就能通过VR设备看到展区每个角落,而市民的收看情况又通过5G信号迅速传回展区现场,实现了远程观展、多点互动的效果。(记者 邹悦 严丹 实习记者 邓文博 摄影记者 张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