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丁家大院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细雨如织,院内戏台上,客家姑娘小伙们载歌载舞,欢唱喜悦,戏台下人头攒动。10月14日至15日,由南充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共仪陇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南充优秀文化·走进德乡仪陇,体验客家文化,我们来播报”活动伴着歌舞声、雨声在朱德故里景区拉开帷幕。驻市媒体、南充市级媒体以及活跃网友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通过深入了解客家历史,切身感受客家文化,全程观看水席宴──“十大碗”制作过程,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展示德乡仪陇的风土人情,领略川北第一庄的恢宏浩大,探寻客家文化的传承,全力推动仪陇文旅融合发展,让客家文化走入人们心里,让德乡仪陇走进人们心里。
△民俗舞蹈《杯花声声迎客来》
赏:特色客家歌舞
随着报幕员的下场,一群身着特色民族服装的姑娘们登上戏台,在华美的灯光下,独具特色的音乐声中,婚恋民歌《九道拐》、客家民俗舞蹈《杯花声声迎客来》、《喜迎丰收》相继上演,她们以优美的舞姿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展现出客家人的精神风貌。
△川北大木偶
值得一提的是,川北大木偶,这个“寂寞”的艺术,正擦亮南充城市的名片,木偶展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它以歌舞演故事,现场的表演也让每一个体验者感到热情和震撼。
游:川北第一庄
丁氏庄园,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琳琅山南面轿顶山下,属于朱德故里琳琅山风景区,当地老百姓叫' 丁氏地主庄园' 、' 丁家大院' 、' 丁家花园' ,是清末民初当地首富--客家后裔丁邱南、丁邱毓、丁邱玉、丁邱珍四兄弟主持修建的一处豪华庄园,占地面积达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集居住与防卫为一体,规模宏大,闻名川北,在民国时期号称' 川北第一庄' 。
△布庄
走在丁氏庄园里,树木环绕,道路曲折幽深,仿若置身于世外之境。初入庄园,古朴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每一处都有历史源说,每一处都蕴含客家文化,听讲解员娓娓道来也是种别样的享受,在了解庄园历史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客家文化、对仪陇的认识。想记住这份文化的传承,忍不住驻足拍照,将了解的更多、更详细的分享给他人,让更多人来关注。
△窗户
讲解员介绍到丁氏庄园由一大二小三个天井呈' 一' 字排列的三个院落和东面三层楼的碉楼组成。客厅窗户采用上下结构,正反两面看都雕有“富贵齐全”四字,按照丁家人的说法,意为反正都要富贵。
△丁氏大院大门
“梁山有一百单八将,丁家有一百单八房,子孙住在这里,个个皆好汉”据现场讲解员介绍,整座庄园共有大小房屋108间,取《水浒》中梁山有一百单八将意蕴,这也印证了客家人崇尚忠义。
△“日”字形四合院
大四合院两侧分别有一个小四合院,均成“日”字型结构,一座石桥横跨水池,将水池隔开,水池正对天空,没有遮挡,下雨水流便直接汇入水池。但不同的是两侧四合院水池一面水盈,一面水枯,取阴阳调和之意。
尝:“十大碗”美食
从选材、到烹饪、出锅装盘,无一不凸显着厨师们的用心良苦。用料满满的大品碗,味美鲜嫩的鲫鱼豆腐汤,肥而不腻的墩子肉,甜中带糯的夹沙肉……在后厨观看制作,一直到装盘上桌。眼见一盘盘香气四溢的菜品端上饭桌,十大碗,九个菜品,神奇厨师们的鬼斧神工之力,将稀松平常的食材加工成独具客家特色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墩子肉
“仪陇客家美食──水席宴通过仪陇客家人民间厨师口口相传得以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席共九道菜、十大碗,均用蒸、煮、炖方式烹制而成。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客家水席标准化体系,并打造了丁氏客家农庄等一系列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主题农家乐,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客家习俗,弘扬客家文化,”朱德故居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县客联常务副会长陈良平介绍说。
△龙眼肉
仪陇客家水席宴由九道菜,十大碗组成,主菜为大品碗、龙眼肉、水滑肉、焖蛋、膀(又名肘子)、青笋炖土鸡、腊排骨炖干萝卜夹、鲫鱼豆腐汤、坨子肉、夹沙肉,夹沙肉、烧白、糯米南瓜为备菜,配以特制的咸菜调口,其味无穷。其中大品碗是客家水席的盖面菜,即主菜,处于席中,位置固定,不宜移动。通常由9层菜品组成,因9在数字中最大,客家人以热情好客传家,用“9”表示以最大热情和最高等级招待客人,并寄寓对客人“九九归一、九九长寿”的美好祝福。
△水席宴
天上飘着些细雨,地面微风带着凉意拂面而过,两天的体验活动不知不觉就这样进入了尾声,川北大地上仪陇客家文化的神秘与独特之处,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都将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曹鑫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郭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