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17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乐山分会场活动在乐山大佛博物馆启幕。独具风情的小凉山彝族刺绣、彝族漆器、彝族民歌等“彝风”集中亮相,成为现场最惊艳的乐山“非遗”之一。
在当天的活动开幕式现场,盛装打扮的彝族小伙和彝族姑娘刚刚登台,便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随着婉转悠扬的彝族民歌响起,俊男靓女们手捧古琴欢快起舞,共同歌唱幸福快乐的新生活。
场馆外,非遗节目展演精彩纷呈;场馆内,彝族漆器、彝族刺绣等彝风彝情分外吸睛。“哇,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真的太美、太精致了!”亲睹峨边绣娘的杰作,来自成都的游客伍女士惊得啧啧称奇,“原来小凉山的彝绣那么出色,回去之后我一定要约上闺蜜,去当地好好欣赏一番。”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凉山彝族的历史和文明主要以经文记载、口语传授、祭祀记忆、图谱记录、习俗传承等形式进行传播,形成了一个珍贵的原始活态文化记忆空间。数千年来,小凉山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体现乐山文化魅力的一张“金色名片”。
据悉,近年来,地处小凉山区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和峨边彝族自治县着手申报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工作。目前,已有省级非遗项目保护13项,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19项。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