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果屑箱,美观无味不占地儿;智能厕卫系统,等待显示、自动除味、免除尴尬;无人清扫机器人,省力高效又安全……成都环卫“黑科技”,快来了解一下!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17日,成都市城管委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全市环卫行业管理单位和环卫企业“环卫管理创新示范”项目开展评审工作。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城管委面向全市行业管理单位和环卫企业征集环卫管理创新示范案例,开展了“环境卫生管理创新示范奖”评选工作。评审小组实地抽查了青羊区地埋式果屑箱、锦江区智慧公厕、新都区无人环卫清扫机器人等具有代表性的创新示范点位。
青羊区:地埋式果屑箱美观实用
对于成都人来说,宽窄巷子承载着太多历史记忆,其文化、格调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客流量大,产生的垃圾自然也多,果屑箱容易爆满,污染地面,影响环境。对此,青羊区在实业街与中同仁路交叉口,创新示范地埋式果屑箱。据介绍,与以往传统的开放式果屑箱不同,地埋式果屑箱采用全密闭形式,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为60L密闭投料器,地下部分为440L垃圾箱。“市民可通过踩压外部踏板,打开盖板投放垃圾,垃圾落入地面下大容量垃圾箱内,箱内容量满后会自动后台预警,环卫保洁公司接到预警信息后,及时将垃圾进行清运。”
武侯区:小型机械协同配合,精细灵活
实现环卫管理创新,武侯区也有自家“秘籍”,积极探索人力机械组合、多种机械配合的作业模式。来到中环路与鹭岛路交叉路口,评审小组一行人见识了高效协作的小型机械作业。根据道路宽度,灵活选用“双机作业”或“三机作业”模式,即用1台或2台小型电动高压水车清洗人行道垃圾和辅道垃圾,将人行道垃圾冲到辅道边沟,扫地车紧随其后沿边沟清扫;针对停车区域等不适用机具作业的复杂路段,走保人员先将人行道垃圾扫入机械可清扫的边沟,扫地车再沿边沟进行道路清扫。
“小型电动燃油式高压水车由电动驱动、燃油作业,体积小、易操控。可快速冲洗慢车道、辅道、人行道的积泥、积尘……”武侯区工作人员表示:“小型环卫车辆的使用,不仅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提高机械化清扫率,也实现了环卫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技能化。”
至美环卫公司:高效机械化,创新作业模式
为解决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体系不完善、环卫作业人员招聘难、管理难等问题,至美环卫公司结合成龙项目实际情况做出了创新性改进。“我们通过在垃圾中转站安装称重系统,统计清运工承担的清运点位及清运点位垃圾重量,有针对性的对垃圾产量大的单位或小区进行及时跟踪回访,从源头对垃圾量进行分化。”
至美环卫公司还不断积极探索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机械化普扫与保洁工作创新作业方式,将原有的人工保洁作业优化为机械化组合保洁作业,采取“双机结合”与“三机结合”的作业方式进行保洁作业,有效提升机械化作业率。
锦江区:小厕所大民生,干净又智能
随后,评审小组一行人来到春熙路,探索锦江区“厕所革命”的“奥秘”所在。在中山广场背后,有一座下沉式智慧环卫公厕。
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厕有一套智慧系统,能实时显示人流量、蹲位数、还能监测厕所内空气质量,厕所内设有异味清除系统,一旦超出标准范围,就会报警并喷出除臭剂,及时消灭异味,”此外,在锦江区的环卫公厕管理间,床铺柜子都是统一订制,根据环卫保洁用具的不同类别、形状、特点、用途,实施分类、分区存放,做到标识清晰,有效提高了取用物品、工具时的效率。
在听过介绍后,专家们表示肯定并提出建议:“这套系统非常棒!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如果再多一份标准数据作为对比会更好!”
成都绿州市容环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环卫”管理系统数据精准、管控高效
在成都绿州市容环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工作人员为大家展示了环卫车辆监管系统。系统能实时监控环卫车辆的动态信息:车辆实时定位,监测是否按规划作业路线进行洒水、机扫、作业,作业车速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超长停车,清运进度实时统计……工作人员表示,应用系统统计数据形成数据库,方便查阅、归档管理。
新都区:无人环卫清扫机器人,新理念、新尝试
无人驾驶、自动清扫、遇人停下,在新都区叠秀路962号音乐百花谷旁,正在作业中的无人环卫清扫机器人设备引得众人围观。该机器人与传统大型垃圾清扫车相比,新增定位、感知、预测和规划控制技术,可以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下安全、高效地进行环卫作业。
“该设备可以全天候24小时进行路面清洁工作,解决作业时间相对固定及作业频率不高的问题。”工作人员介绍,“经实地测算,一套此设备可以替代10个环卫工人的全天保洁作业量,既降低了环卫作业工人数量和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环卫作业工人安全系数,而且还可节省运营成本。”
评审小组在实地抽查了以上几个点位后,将结合材料进行综合评审,对全市16家行业管理单位及3家环卫企业报送的创新示范案例进行综合评比,最终确定入围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创新示范奖项的单位、企业。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