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鸟类为啥“舍不得”雅安城?这“半米家园”太温暖

2019-10-26 14:2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雅安自2018年3月设立24小时鸟类保护观测点,已记录鸳鸯、角䴙䴘、凤头鸊鷉、赤颈䴙鷉、金眶鸻、赤麻鸭、白眼潜鸭、针尾鸭等就地繁殖未迁徙;人工制作的鸟巢在当年鸳鸯孵出后,其巢穴被鵂鹠再次利用……这是记者10月25日从雅安日前举办的“半米家园·城市珍稀鸟类保护暨金虹雉奖颁奖”活动上获悉到的。

珍稀鸟类为啥“舍不得”离开雅安?“如果世界只有一米,雅安为生态环境与动物保护留下了半米。”据介绍,雅安已率全国之先在尺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为珍稀鸟类和迁徙鸟类保留了一个安全放心栖居与繁殖的家园。

据了解,雅安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处于全球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南北)迁徙通道拟似重叠处,一年四季均可欣赏多种珍稀鸟类,被誉为鸟类天堂。雅安还是中国特有鸟类绿尾虹雉的核心区,黑颈鹤、黑鹳、斑尾榛鸡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雅安也是41种鸟类种或亚种标本模式产地,世界雉类和鹛类分布中心。截至今年10月,雅安共记录鸟类504种,所占比重超过了四川鸟类的三分之二,超过全国鸟类的三分之一。

中国科学院著名鸟类学家何芬奇表示,鸟类的种类和多少,考量着一个地区的综合生态环境,仅雅安雨城区市中心不足一亩的滩涂小岛上,就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和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鸳鸯、角䴙䴘、鵂鹠等等栖居达300只以上,有的还成功繁殖,鸳鸯创下一窝达14只的记录。

“很多珍贵的动物默默的在城市角落与人类共同生活,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有时候还会伤害它。”何芬奇说,雅安市政府的保护措施做得特别好,应该复制推广。

据介绍,大多数鸟类迁徙都是沿河流河道,并在滩涂取食,而人类同为沿河岸建设城市生活栖居,有时候人与鸟类会出现矛盾,但在鸟类保护过程中,发现多种鸟类与人类的安全距离保持在40-50米。因此,在城市中心“鸟类喜爱的地方”为珍稀鸟类留下“半米家园”显得尤其重要。

在雅安,迁徙的珍稀鸟类栖居繁殖,有的有望成为“留鸟”,突破“科学常规纪录”。这是该市践行绿色发展和深耕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佐证。

目前,鸟类保护科普研学、文化旅游、建设森林花园城市等新发展理念正在雅安落地生根。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珍稀鸟类保护和城区聚集的现象,多次批示相关单位尽己所能保护好国宝的安全,并决定在市中心打造全国首个“城市湿地观鸟体验区”,逐步打造国内外观鸟文化旅游城市名片。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举涛 图据雅安市委宣传部、雅安鸟类保护协会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