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最年轻科学家火了!她的研究成果...

2019-11-01 16:51:00   先锋成都

这两天,上海一位女高中生火了

她参加了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这个论坛被称为“全球最强大脑”的聚会

而她是最年轻的参会者

▲来看看央视主播郭志坚怎么说

郭志坚:

最近,上海是大家关注的C位。进博会五天倒计时,今天联播有重点报道。

而大咖云集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也正在上海召开。这其中有一位名叫谈方琳的参会科学家一下子火了,因为她是个高中生,只有15岁。谈到她的研究成果,说出来很多人都听不懂,我也一样。(2018年3月,她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

有网友自嘲,以前不好好学习,现在连新闻都快看不明白了。必须为这位小姑娘点赞,她打开了我们对中国年轻一代的想象空间。而我更想说的是,这次大会给了中国年轻人与世界一流科学家同场交流的机会,这对年轻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大会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它散发出的科学精神,让大家感受到科学的光芒是温暖有力的,它可以照亮年轻人的求索之路,激励他们放飞梦想。一个社会多一些科学精神能解决不少问题。往小里说,一些伪科学谣言、炒作概念制造泡沫的空间就会少很多;往大里说,它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是这位

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10)班学生谈方琳

谈方琳今年在会场上听得很认真

而且这是她第二年成为

“最年轻科学家”

去年还在读初三的她

就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座上宾

今年继续参会

仍是“最年轻”记录保持者

不仅是15岁就成为科学家

而且是连续两年蝉联“最年轻科学家”

不少网友直呼太厉害

若雨帘轩 :从不上补习班,从不刷题,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刚追星的小萌新:太厉害了吧

末:真的跪了……

顽皮滴小猪:我来地球凑数的么

都不在你眼中:竟然是我们高中的,我太惭愧了…

也有网友回忆起自己15岁在干什么

-yapppppp-:15岁我还在跟我父母哭着说 不要让我补数学了啊

港警最帅:我15岁的时候,高一期末物理30分

装满宝藏的小废物:我15岁还在跟朋友比谁吃雪糕多。我那朋友吃了8个。我吃了9个兴奋极了。就到现在我的胃偶尔还会疼那么几下告诉我曾经的快乐时光

江源W:我就是数学系的,当年大二的时候学了一门课叫抽象代数,是一个叫伽罗华的天才数学家19岁搞出来的[微笑]等于说我19岁学别人19岁研究出来的的东西的入门部分,还挂科了。

为什么她会被邀请出席?

因为是“中学生英才计划”中的一员

“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地区由上海市科协负责。2018年,上海市科协“英才计划”上海管理办公室选拔推荐10名英才学员,参与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活动,今年,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青年论坛环节,又有12位出生于2001年到2004年的上海市“英才计划”成员受邀与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谈方琳连续两次入选。

▲谈方琳今年出席会议的嘉宾证。

而且她在初中阶段

从来不在外补课,也不刷题

谈方琳的父母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她小学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初中就读于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高中考入了心仪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受家庭的熏陶,她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这个孩子很值得研究,在初中阶段,从来不在外补课,也不刷题。”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介绍。

谈方琳目前最出众的成绩,是在读初三时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在“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和主席奖(初中生唯一奖)。这一课题也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她的研究项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作为应用,解决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谈方琳的研究:

“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

▲谈方琳的研究

而单单这张研究课题图

小编就完全看不懂

牛仔已经不酷了 :对不起啊,我这人有点粗鲁,看到这张图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这都什么玩意啊,只能证明一点:智商这东西,是不可逾越的

运气好的xnyp:真厉害,我企图想看懂第一张图,发现真的是企图。不仅公式看不懂,中文都不能理解

我不喜欢这世界:读都读了几遍才读顺

刘小雨诗:我也是  都是中文和数字 凑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仿佛我的脑袋有了个毛病

Rainbow爱花与喵:去查了查斐波那契数列然后去看p1,看了十分钟还是退出来了……忙了一天本来就头疼现在简直难受,我可能不配做理科生

婧媛轩轩:中文也看不懂,如同天书,从小数学渣的我只能仰望了,让我活八辈子我也学不会

Sheremet:文科生跪了,感觉快几百年沾都没沾过数学了,刚刚还问我妈什么字母代表周长

有这样的研究成果

除了兴趣,更需要对科研执着

谈方琳是个对科研执着的女孩。去年,她与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泽克面对面交流,“弗兰克教授说保持对科学的好奇与兴趣,面对科研难题时的勇敢无畏都很重要。”一年来,谈方琳更加努力,“和这些大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激发了我做科学研究的热情。虽然学习任务很重,但我仍然坚持做一些数学上的小研究。”谈方琳这么描述自己一年来的成长历程。

▲谈方琳(左一)去年参加会议时与诺奖得主头脑风暴。上海市科协供图

今年,谈方琳对话的是光遗传学创始人、2019年沃伦阿尔珀特奖获得者吉罗·麦森伯克。在交流环节,她用流利的英语向吉罗教授请教:“请问,您认为做课题最重要的个人品质是什么?”吉罗教授告诉她,对于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学会调整心态,重新开始。因为科研过程中,失败总是要比成功多很多。

“这个回答对我太有启发了。”谈方琳说,自己最近在做的一个课题比较难,快两个月了还一直没有进展,就有些丧气。听了教授的鼓励后,她意识到,遇到困难,更要勇于坚持。

最后,小编只想说 ↓

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