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家长“小升初入学焦虑” 成都市启动“公办初中强校工程”

2019-11-19 08:03: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缓解家长“小升初入学焦虑”,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将在全市遴选一批公办初中学校作为强校工程实验校,实施八大举措着力提升公办初中办学水平,做到一年有改进、两年有改善、三年有改观,为市民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来看看八大举措都有哪些?

名校名师支持引领。每一所实验校将确定1所成都市领航高中或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新优质学校等优质名校作为“支持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名校领办、委托管理、捆绑结对、强校带弱校或依托高校共建附属学校等多种方式,促进实验校与支持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研科研、教学设施和学校治理等方面共建共享。每一所实验校将选派1名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和2名名师(含培养对象)。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第三方参与学校特色共建。

联动实施强师计划。实施“初中校长研修共同体计划”,组织开展实验校校长三年集群式培训,通过联合培训、联体研修、联动科研、开发共享课程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实验校干部管理能力和教师的专业能力。采取市级名师带教、区(市)县级名师带教、区(市)县教研员带教、支持学校骨干教师带教四个层次,对实验校教师实施分类、分层次培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与反馈、辅导、学业评价教学环节基本规范。坚持“以学定教、以评促教、教学相长”,构建现代课堂教学体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积极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业质量分析与评价。

激发自主办学活力。。坚持问题导向、一校一策,梳理发展需求,找准变革切入点,量身制定学校发展路线图,编制“强校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激发学校办学的内生动力,精准补短,促进成长。

专家团队专业指导。市、区(市)县两级分别组建专家团队,为每所实验校配备不少于3名指导专家,对学校开展全程专业指导。教研部门每学期组织学科教研员对每一所实验校进行集体教学视导。

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高实验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能力,鼓励教师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助力课堂教学变革。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设计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探索弹性作业。积极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业质量分析与评价,精准指导学校教师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

强化评价监测导向。建立“督政-督学-监测”一体的评价监测机制,保障强校工程实施。成都市教育局将“强校工程”纳入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重点监测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市、区(市)县两级定期交流研讨和互学分享机制,定期推出一所初中学校,以学校取得的阶段性改进成为主题,及时分享、反馈、传递有价值的教改经验。

此外,成都市教育局还将实施四个倾斜,即在成都市名校长和名师培养对象遴选中,对在实验校专职从教3年以上的予以优先考虑;在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标到校生分配中向实验校予以倾斜;在教师评优、评先和晋级等方面,对考评达标的实验校予以倾斜;在经费保障上予以倾斜,确保实验校经费投入高于区域内同类型、同规模的学校。

全市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名单也将于近期向社会公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