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遇见地中海!“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展览在川博开幕

2019-11-26 16:0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9年11月26日下午,“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展览在四川博物院开幕。地中海是人类海洋文明的摇篮之一,诞生了无与伦比的瑰丽宝藏。在蔚蓝的亚平宁半岛海岸线上,帕埃斯图姆如同颗璀璨的文明珍珠,折射出多彩的地中海文明之光。此次展览以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城──帕埃斯图姆的地下考古发掘成果为切入点,用独特的叙述角度、令人耳目一新的讲述方式,通过来自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的134件精美文物,梳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以彩绘展现意大利“希腊化”时代历史,呈现2000年前“大希腊”的战争与和平。

展览中首次出现的中方主办机构川博馆藏的同时代展品13件/套,也成为了展览的一大亮点,其中包括战国的虎斑纹铜戈、错银云纹铜方壶、云雷纹地螭蟠铜镜、兽头铜带钩等精美青铜器。

2019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2020年将迎来两国建交50周年。两大古老文明的多彩“对话”,有助于增进国人对西方文明历史的了解,也有助于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该展览也是四川博物院“一带一路展览季”的首展,在2020年川博将持续推出相关的系列展览。

开幕式上,四川博物院院长韦荃表示,本次展览是四川博物院今年继澳大利亚树皮画展之后,与欧洲文博单位再次合作,不断推动展览国际化、多方文化交流的成果。意大利帕埃斯图姆古城的历史与文化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延续至今,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折射出多彩的地中海文明之光。展览以帕埃斯图姆的地下考古发掘成果为主,通过多件文物呈现了帕埃斯图姆古城在公元前6世纪到3世纪之间形成的独特文化。而在同一时期,巴山蜀水也孕育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之相应,展览还展出了反映战国时代巴蜀先民们生活风貌的器物。

据了解,此次展览展出的134件帕埃斯图姆古城出土的珍贵文物,均为首次来到成都的最新考古成果。展览从2019年11月26日开幕,将持续到2020年2月26日,期间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和社教活动,这场精彩的跨年展,拉开了四川博物院“一带一路展览季”的序幕,将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

展品赏析

△赫拉雕像

公元前5世纪末期 大理石

高56厘米;长24厘米;厚24厘米 重64000克

赛莱河口的赫拉神庙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

△戴头盔的雅典娜头像

公元前4世纪红陶

高9.2厘米;长6.5厘米重155克

北部圣所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

△壁画:战士

约公元前330年 石灰岩 壁画

高148厘米,长90厘米,厚12厘米,重300000克

安德廖洛114号墓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

△青铜头盔

公元前4世纪末期 青铜

高35厘米;长29.5厘米;宽26.5厘米 重750克

富谢洛2号墓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

△婚礼花瓶

公元前4世纪末期 陶

高45.5厘米;直径13.5厘米 重1170克

安德廖洛57A号墓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

△战国·云雷纹地蟠螭铜镜·川博馆藏

△战国·兽头铜带钩·川博馆藏

△战国·错银云纹铜方壶·川博馆藏

青铜酒器,直口,溜肩,鼓腹,圈足。有盖,盖面上铸有四鸟形钮,盖面饰波涛纹。通体嵌错几何纹及兽面纹。圈足内有阴文符号。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