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亿元 通川区“母亲河”将由臭水沟变身湿地走廊

2019-11-30 17:16: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两年治污、五年造景、十年成势,一张蓝图绘到底……”11月29日,在达州市通川区双龙河流域污染治理及湿地走廊建设动员誓师大会上,达州市副市长、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带领该区各部门负责人、双龙河流域沿线各乡镇党政负责人等近千人宣誓。当天,双龙河流域污染治理及湿地走廊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誓师大会现场

双龙河是通川区的“母亲河”,发源于该区新村乡梨园村,流经新村、东岳、双龙、复兴、西外5个乡镇,横贯马踏洞片区,经西外镇阁溪桥汇入州河,全长32.6公里,流域面积111平方公里,是达城向西拓展延伸的主阵地。

“近年来,双龙河流域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昔日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的‘母亲河’已是遍体鳞伤、羸弱不堪,岸绿、水清、河畅已然成为了儿时的记忆。修复生态环境,建设湿地走廊是目前势在必行的大事,也是民心所向。”在誓师大会现场,通川区委副书记朱挺说道。

挖掘机正在有序施工

今年3月,通川区“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加强双龙河流域污染防治”,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分别将“开展双龙河流域污染治理及湿地走廊建设”,作为“一号议案”和“一号提案”;6月,通川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双龙河流域污染治理及湿地走廊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工作指挥部。

据介绍,通川区委召开的五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开展双龙河流域污染治理及湿地走廊建设的决定》,该决定明确到2020年,建立流域长效保护机制,重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流域生态系统更加健康,实现全域水环境质量基本达标;到2025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得到系统治理,山林河湖生态环境实现大幅改善,双龙河湿地走廊全面建成;到2030年,实现整个流域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品质高端,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湿地走廊。

双龙河污染治理及生态走廊景观建设项目位于通川区复兴镇板桥村,项目总投资计划2亿元以上,河道南北贯穿,水系长约750米,平均宽度约12m。项目以沿线畜禽养殖、生活废水垃圾等污染治理为重点,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沿岸绿化景观建设等。

目前,该区已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原则,编制了片区产业发展、湿地走廊建设等专项规划;项目将以推进水生态修复为主,抓好河道清理、污水处理及环境治理,开展涉河违法专项整治,加大对流域21家工业企业及农村面源污染的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邹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