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2日,“基础教育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基于国际理解的中外人文交流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在成都举行。据了解,“基础教育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设立是落实今年5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成都市教育局签署的《中外人文交流教育试验区建设协议》的建设内容之一,该中心将组织与开展实验区人文交流研究工作。
具体而言,“基础教育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要工作职能为:对成都实验区建设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对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人文教育,培养人文交流理念,提升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交流能力,坚定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研究;对机制化常态化的中外人文交流对基础教育的作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成都市的实践做法,对各级各类教育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的模式内容和策略进行研究;对与不同国家的中小学开展人文交流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对基础教育中外人文交流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防范建议;对中小学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条件进行研究;对中小学校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的成效评价进行研究;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进行研究;对中小学开展人文交流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等。
随后,现场还召开了《基于国际理解的中外人文交流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沈鹏作开题报告,并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该课题的预期研究效益:形成别具特色的中小学中外人文交流课程体系,提升成都教育对外交流水平,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打造成都教育对外交流品牌;助力建设业务水平精湛,对外交流能力突出,具有全球视野、全球思维的教师队伍;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全球胜任力,激活思维品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姜英敏,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熊建辉等多位专家到会指导,并就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
新闻链接:
2019年5月28日,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协议签约仪式在教育部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成都市建设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这也是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
中外人文交流教育试验区将围绕打造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建设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加大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推进国际理解课程建设、开展国际友好学校建设、推进境外办学等方面开展合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