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10日,在四川南充蓬安县相如故城,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传人魏德良编创的《四中全会放光明》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共鸣。近段时间来,蓬安县委宣传部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文艺宣讲队,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舞、三句半、快板、表演唱、戏曲等文艺表演形式,深入景区、企业、学校、乡镇、农村、社区,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蓬安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巡回宣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蓬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昆仑介绍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蓬安就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微宣讲”活动,宣讲活动的主角来自蓬安草根。草根宣讲,把话语权交给了百姓,让普通百姓讲述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人民群众生活变化;讲述身边无名英雄们奉献新时代的感人故事,表达基层工作者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群众翻阅宣传手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胜利召开后,我们又紧紧依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重要阵地,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融合讲。”石昆仑说,用好“文艺+”,发挥艺人和社会文艺团体作用,把理论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用好“互联网+”,制作微视频、微动漫等产品,推动党的声音持续占领网络空间;用好“全媒体+”,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两微一端一抖”等各类媒体平台,实现网上网下共享、线上线下互动,把党的理论宣传做成百姓‘家常菜’,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春风化雨间,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
▲群众回答相关问题
滴水见太阳,草根连家国。魏德良是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传人和三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同时他也是蓬安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文艺宣讲队队员,“我喜欢表演,也喜欢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已经从事文艺表演38年的他,从11月25日接到任务,花了三个晚上写稿,两个晚上排练,最终完成了100句的《四中全会放光明》。
▲群众拿着书法工作者题写的“民富国强”留影
“金钱板的容量大,曲调丰富,适合填充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优势。”魏德良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宣讲活动中来,和他一样,蓬安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宣讲队还有上百名文化志愿者,他们虽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怀着对宣讲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到基层宣讲中去,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整个团队团结奋进、正能量满满,招之即来,来之能讲,讲之能胜,可谓‘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政治靠得住、思想素质高、宣讲技能强,深受群众喜爱。”蓬安县委书记崔竹君表示,蓬安将积极探索新的宣讲形式,在“新”字上求突破,在“广”字上做文章,多形式、多途径、多角度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宣传宣讲好,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让全会精神在蓬安落地生根。
郭安平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郭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