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里程突破7500公里!仁沐新高速井研至孝姑段主线12月31日通车

2019-12-29 14:0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获悉,12月29日,仁沐新高速公路井研至孝姑段主线顺利建成,具备通车条件,标志着我省高速公路建成里程突破7500公里,高速公路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提升主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的交通集聚辐射能力,有利支撑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要战略布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按照交通运输部取消省界收费站的统一安排,仁沐新高速井研至孝姑段将在2019年12月31日24时开通试运行。

一、项目概况

仁沐新高速公路起于仁寿满井镇,止于屏山新市镇;马边支线起于沐川新凡镇,止于马边县城北。路线全长200.475km,桥隧比46.84%:其中主线全长156.628km,桥隧比38.58%;马边支线全长43.847 km,桥隧比76.37%。主线及马边支线均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米。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建设规划要求,仁寿至井研试验段49.88km于2015年1月开始建设,已于2016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

仁沐新高速公路井研至孝姑段主线全线约46KM,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米,设有罗城、玉屏、孝姑三个收费站和罗城服务区。仁沐新高速公路井研至孝姑段主线主要工程量包括路基土石方1624.72万方,大桥39座、中桥8座,桥梁合计73座总长度共计10985.5m,占路线长度的24%;设置互通式立交3处,人行天桥及渡槽4座、分离式立交22座、涵洞及通道131道;主线收费站0处、匝道收费站3处;管理分中心1处、服务区1处、养护工区1处。

按照分段建成通车的思路,仁沐新高速公路井研至孝姑段主线通车后,孝姑互通至沐川南互通及马边段(约76km)计划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沐川南互通至宜宾新市段计划于2022年底贯通,五指山隧道同年贯通,全线建成通车。

二、项目建设意义

(一)完善国家高速公路和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支撑西部综合运输枢纽建设

四川省仁寿经沐川至屏山新市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新增展望路线G4216成都至丽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18.9.9”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这条路将对接新金高速公路绥江支线、与宜新高速公路和新金高速公路形成四条交叉,是国家西部的重要经济通道、沿江通道、旅游通道和扶贫通道。全线通车后,又将打通一条出川大通道,建成后将与渝昆高速公路连接,成为成都与昆明之间最便捷、顺直的快速通道,促进两省之间经济往来和旅游产业合作。

(二)加强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联系

全线建成后,将与成自泸高速、宜攀高速共同组成成都、川南和攀西三大经济区之间一条顺直、便捷的区域性通道,有效实现了成都、攀西、川南三大经济区之间的便捷连接,将进一步加强成都、攀西、川南三大经济区之间的联系,成为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经济技术交流的重要纽带,推进区域经济实现一体化创造条件,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同时也将打破马边的对外交通瓶颈,对沿线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善沿线地区贫困状况与行车条件,提高道路抗灾能力,满足区域内交通发展的需要改善

仁沐新高速还担负着助推马边和大小凉山彝区百姓脱贫致富使命,全线通车后,成都至马边时间将由4.5个小时缩短为不到3个小时,马边到沐川将由现在的2个小时缩短至40分钟。井研至孝姑段新设罗城互通、玉屏互通、孝姑互通,通车后将作为沿线县城连接的主要通道,井研至孝姑通行时间将由90分钟缩短至约30分钟,切实提高了通行速度,减缓了地方道路通行压力。同时将极大地提高项目沿线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程度、水平和通行质量,以备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够担负起抗灾救灾的“应急抢救路”,地方群众能够有序快速的撤离,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快速的到达灾难现场,争取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援工作。

三、项目重难点及控制性工程

作为一条穿越两大贫困山区的高速公路,仁沐新高速面公路临地质地形条件变化大、降雨量大、组织施工管理难度大等难题。特别是九井以南路段,桥隧比高达75.29%,是全省在建桥隧比较高、施工难度较大的高速公路之一。全线的重难点及控制性工程主要包含“一桥一隧一支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犍为岷江特大桥,全长2.7826KM,跨越岷江和马边河。缆索吊装施工高达0.171KM,拱座基坑深度达0.026KM。

五指山特长隧道,全长9.4km,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层,存在特大涌突水、岩溶、煤层瓦斯等地质灾害,且地形条件差,弃碴难度大。

马边支线由于地势险峻,有两处互通设置在大型滑坡面上,且沿线有软弱泥岩,构造破碎岩层以及崩坡积层;夏季暴雨频繁,存在容易诱发滑坡灾害的各种不良因素。

四、建设情况

项目自2017年6月开工以来,围绕打造“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全国高速公路品质示范工程,全体参建者规范行为、精细管理、强化控制,工程建设有序有效有力推进。

在狠抓质量管控,争创品质工程中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以工地标准化为载体,夯实工程质量建设基础

施工场站标准化:从数量、规模和建设标准三个方面进行规范。要求路基各标段至少设置一个梁板预制场、一个小型构件预制场、一个钢筋加工场、一处拌和站(至少配置两台120型砼搅拌站);路面各标段至少设置一个热拌场、两个冷拌场。施工场站的规模在招标前根据各个标段的工程规模进行测算,对各标段各个场站的占地面积进行规划并进入合同约定。场站建设标准从”上中下”三个层面进行要求,“上”要求预制场预制区、钢筋加工场、储料仓和拌和设备集料仓全部要求搭建防雨棚,保证24小时全天候、工厂化集中作业;“中”要求做好功能分区,配备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机具;“下”要求做好场地硬化、完善排水系统,严格控制污水处理和排放。

工艺标准化:推广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以“减少分散作业量、减少野外工序、减少传统施工;改分散施工为集中施工、改野外施工为室内施工、改传统施工为工厂化流水线施工”为原则,实现“四个集中”,原材料集中堆放、钢筋集中加工、砼集中拌合、构件集中预制。

施工管理模式体系化:推行“样板工程认可制”。通过对路基填方、挡防工程、涵洞、桥梁、隧道等关键工程实行样板工程认可制,及时分析总结施工及监理工作要点,明确质量标准、统一工艺流程。样板工程完成后,由业主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和承包人共同组织验收,验收为优良等级的确定为样板工程在全线推广实施。

仁沐新高速入选2018年交通运输部“两区三厂”示范创建试点项目,并圆满完成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攻关试点行动。

(二)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技术“微创新”活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仁沐公司鼓励和提倡各承包人开展设备微改造、工艺微改进、工法微改良活动,在岷江特大桥14#拱座施工中,申请“一种拱形咬合桩式基坑支护结构”实用新型专利,对大型深基坑采用了新的支护方法,解决了大型深基坑支护实施难及支护效果差等问题;在五指山特长隧道施工中,申请了“无轮轨液压纵横滑移台车”实用新型专利,在隧道衬砌采用了新的具有更高承载能力、满足纵横坡度下稳定承载、台架和模板在顶部固结为一个整体可以有效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无轮轨液压纵横滑移台车;在方桩施工中,申请了“一种成槽器”实用新型专利,对方型抗滑桩机械成孔,通过全机械化施工应用,解决方型抗滑桩人工挖孔作业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高,成孔周期长等缺点。通过广泛开展微创新活动,取得了一批微创新成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保障了工程质量安全。

(三)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促进高效管理

建立工程质量信息化动态管理平台,加强过程质量管控。仁沐公司开发了包含12项模块功能的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工艺监测、安全预警、隐蔽工程数据采集、远程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在施工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率先在全省首个通过机载GIS雷达对地形数据采集,搭建BIM技术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项目拌合站配合比数据进行监控采集,实现对质量的实时监督控制;使用隧道瓦斯自动监控系统,防患于未然。在隧道、特大桥、拌合站、梁场、钢筋加工场等重要工点现场建立监控系统,以便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路面施工中,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水稳料拌合质量的稳定性,排除质量不合格隐患,采用了沥青混合料、水稳料拌合站数据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沥青混合料、水稳料拌合过程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控。全面推行“智慧工地”建设,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