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月3日,中共成都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成都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本次发布会对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出详细解读,回答了“为什么以新发展理念为主线”“为什么搭建‘10+1’的构架体系”“能给大家带来怎么的政策红利”等方面问题。
为什么要以新发展理念为主线?
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综合室主任鲜阳红作出解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开启了天府之国高举新发展理念旗帜大踏步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从成都历史来看,成都自古就有创新的精神、协调的文化、绿色的底蕴、开放的 意识和共享的情怀,构建城市现代治理体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主线是对成都历史文化的尊重、对历届先辈治理城市经验的传承。
从成都近年实践来看,成都坚持以新思想引领城市发展方向、以新理念统揽城市工作全局,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比如经济增速有望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世界城市排名由2017年全球第100位跃升至2018年全球第71位等。
为何架构“10+1”制度体系?
全会《决定》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城建、开放、民生、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保障、权力运行监督等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10+1”的完整制度构架。
鲜阳红谈到,城市治理首先需要新思想武装新理念引导,为此我们设计了全会决定的第二部分;围绕新发展理念这条主线,我们在全会决定的第三至七部分,分别设计了以创新发展制度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协调发展制度体系提升城市引领力辐射力带动力、以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以开放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共享发展制度体系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根据成都具体情况和城 市治理的现实需要,我们在全会决定的第八至十一部分,分别提出构建社会治理、文化建设、法治保障、权力运行监督制度体系。
“再好的制度只有刚性执行才能产生治理效能。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体系,作为全会《决定》第十二部分,为制度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鲜阳红补充。
核心内容来自哪些方面?
在城市现代治理中,要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全会《决定》围绕回答好这个重大问题,核心内容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坚持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切实把党中央和省委决定的要求具体化、体现好,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在成都全面贯彻、全面体现。
坚持系统总结城市现代治理取得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在总结提炼“十个坚持”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将近年来成都推动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发展、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组织经济工作、产业功能区建设、新经济发展、社区发展治理、公园城市建设等成功探索、创新实践固化为制度。
坚持对标一流借鉴先进经验,决定起草之前,范锐平书记和有关市领导分别前往北京、上海、浙江、广州、深圳等省市学习考察,认真研究了世界先发城市的营城经验,将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治理经验充分转化为成都城市治理的制度设计。
坚持前瞻视野科学谋划,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对超大城市治理中面临的共同难题进行前瞻性制度设计。比如,针对智慧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营运等各个领域的深远影响,提出了要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再如,针对解决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创造性提出了构建党委领导双线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
能带来哪些政策红利?
“可以说,《决定》对市民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制度安排。”鲜阳红介绍,《决定》坚持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价值遵循,未来成都的发展将更有温度、市民的生活将更有质感。
比如,对企业来说,决定围绕“放水养鱼”“让利企业”,建设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十告知承诺”制度、完善“城市机会清单”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便利化改革、创新新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和要素供给方式、深化以成长为导向的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等等,可以说这些制度设计,为成都的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细致服务和保驾护航。对市民来说,决定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着力构建满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制度体系。
比如,通过构建国际立体大通道体系,让市民随时兑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通过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供更多“成都蓝”“西岭雪”的生态福利;通过健全以利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人有普保、老有颐养等等。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