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2019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807.23亿元,增长2.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0元,增长10%,有力推动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政策体系
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目前,川粮油、川茶、川菜、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和现代农业种业联系省领导已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川烟产业推进方案已出台,“10+3”产业体系构建步入了“快车道”。在省市县布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620个,项目化培育60个省级星级候选园区。我省今年申报的“3+2”个产业园全部入选2019年国家创建名单,数量全国第一、占总数的10%。
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四川被认定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2个,数量位居全国前三。川粮油实现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3498.5万吨,增0.1%,油菜籽产量实现18连增,有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川茶、川菜、川果、川药加快发展,经济作物总产量5623.6万吨、总产值3099亿元,同比增长1.5%、6.2%。蚕茧产量全国第二。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
加快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激励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制度,成立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评选乡村振兴先进县10个、先进乡镇50个、示范村500个。实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考评,考核评定35个省级星级园区,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3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558个。
全力恢复生猪生产 保障猪肉市场供应
集中开工499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预计新增生猪产能近1000万头。设立省市县三级种猪、仔猪协调调运办公室,协调调运种猪、仔猪94.23万头以上。生猪生产止跌回升,12月底存栏环比增长6%,出栏增长4.3%,能繁母猪增长7%,全年出栏生猪4852.6万头,超额完成4008万头既定目标。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清理整顿行动
全面清查农药生产经营主体资质情况,取缔小散乱门店和游商游贩7000余家,抽检农药产品2039个,合格率95.5%,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开展“瘦肉精”快速监测434万头份,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25.6万家次,查获假劣农资39.1吨,查办案件809件,移交司法机关5件。
现代农业装备逐步升级
新增农机总动力10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新建(改造)提灌站3000座,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积极推动数字“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成功争取2个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县,全国第一,积极开展省级数字农业试点。益农信息社实现农业园区全覆盖、行政村覆盖80%。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迈出新步伐
四川获得国家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资金9.17亿元,居全国第二。统筹实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重点推进3000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和2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建设。全省30%左右的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和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卫生厕所达标数1350万户、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2%,4.6万个行政村保洁员基本实现全覆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
农业产业扶贫深入推进
积极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派出驻村农技员12424人,优化和组建农技专家服务团890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607个、粮油基地150万亩,现代经作产业基地60万亩,户用沼气950口,集中供气工程67处,45个深度贫困县全覆盖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组织“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产销对接活动。通过发展农业产业,20.9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王星 杨砚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