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疫情来袭,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共同构筑起防护堡垒。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有一种力量在疫情面前逆向而行勇往直前,那便是志愿者精神。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始终是在沈建心底绽放的心愿,作为志愿者,从1月27日上岗以来,他没有停下来休息过一天,“没关系,让我来”是他这些天说的最多的话。
沈建是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学生,老家在四川省凉山州大山深处的冕宁县若水镇,由于地处偏远,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甚至很多人不认识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这个春节长假蒙上一层阴影。如何帮助社区做好登记,帮助乡里乡亲们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与传播途径,成为了当务之急。沈建时刻关注着疫情信息的变化,当得知镇里正在招募防控志愿者时,他义无反顾第一时间报了名。
作为志愿者,沈建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负责登记1月8日以后从外地返乡的人员,确认其是否经过湖北特别是武汉地区,是否有发烧咳嗽等症状。几天时间下来,沈建累计调查村民2000余人,光手写的材料就有密密麻麻的几十页。
挨家挨户敲响每一户居民的家门,一天上百次,不厌其烦地向居民耐心解释防疫工作,宣传防疫知识。有时候会遇到村民不理解,不配合,难免受到一些委屈,他总是说:“被说几句不要紧,只要能让村民们提高警惕,绷紧这根弦就行。”
监督村民居家隔离,也是他的工作之一。有一次,一户人家要出去串门,他便上前仔细询问,要求响应国家号召,不扎堆不聚会不串门,并立即拨通了驻村干部的电话,与驻村干部一起向村民讲明疫情的利害关系,直到这户村民放弃串门的想法回到自己家中。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每天工作的大多数时候都在山里步行。马厂村、牦牛村……镇里的每一个村子,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说:“虽然工作量大,身体疲惫,但心里是高兴的。”
志愿者工作多而杂,每天要面对服务社区形形色色的村民。要为来访村民测量体温、要在服务范围内宣传国家、省市下达的防疫内容、要做好村民每天健康状况的统计,甚至需要为居家隔离家庭代购物资等,而沈建就是协助完成这些看似平凡却又十分重要的琐碎工作。
“沈建是彝族预科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他非常努力从不放弃,一直是个积极上进的孩子。”沈建的班主任程兴老师介绍说,在沈建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责任心和志愿者奉献精神,更加看到了成大学子服务社会、感恩祖国的点滴情怀。沈建说:“和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等相比,我们志愿者的工作可以说微乎其微。我不怕麻烦,只想贡献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抗击疫情,人人有责,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