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延期咋申请?哪些企业有补贴?成都市权威解答

2020-02-12 11:31:00   四川观察

2月12日,成都召开自疫情以来首次网上记者会,对成都市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0条政策措施进行解读。记者将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

问:在疫情防控期间,成都在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方面有哪些举措,目前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情况如何?

答: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成都市立即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15家市级重点保供企业主动扩大库存、拓展货源、稳定供应,中心城区490余个菜市场基本恢复营业。成都零售商协会、餐饮同业公会组织保供企业对接互联网平台,创新销售、配送模式。2月以来,全市生猪屠宰量稳步回升,肉类零售价格总体平稳、小幅波动。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成都濛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日均蔬菜交易量近9000吨,主要蔬菜货源充足、价格稳定。重点零售企业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足。

问:疫情防控期间,企业最关心的是复工复产问题,目前企业复工情况有没有监测到?

答:复工复产是节后工作的难点。截至2月10日,成都市恢复生产工业企业1603户,在岗员工21.8万人。复工企业较前一日净增402户,员工净增1.1万人,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21.8%、在岗员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1.8%。截至2月9日,全市服务业复工企业3.8万户,在岗员工57.3万人,复工企业较前一日净增3709户,员工净增5025人。

问:能否介绍今年重点项目的大体情况?目前开工复工情况如何?

答:2020年,全市将推进1000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投资4686.87亿元。截至目前,具有370张床位的公卫中心二期建成完工,大运会体育中心及大运村、东安湖改造工程、轨道交通项目、大运会片区生态环境保障及水污染防治工程等19个项目已开工复工,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国际机场配套工程等项目计划于本月中下旬陆续开工复工。

问: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如何申请延期缴纳或者缓缴社会保险费?企业职工社保待遇是否会受影响?

答:凡是在成都市参保的企业和经营主体,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缴纳2020年1月、2月社会保险费的,可延长至3月底缴纳;因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无力在缴费期内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延期至7月底缴纳。

在延长缴费期结束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不加收滞纳金和利息。延缴期间,企业职工个人社保权益记录和社保待遇不受影响。延长缴费期结束后生产经营仍面临困难,确实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和经营主体,可向社保关系所在地社保机构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签定缓缴协议,予以缓缴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原则上自申报之月起不超过6个月,最长延至2020年12月底缴纳。缓缴期间不加收滞纳金和利息,参保职工个人权益不受影响。

问:疫情防控期间,在支持医疗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生产,帮助劳动者求职等方面,人社部门有什么具体举措?

答:在前期协助企业召回一线工人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对医疗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每增加一名员工并稳定就业的,按2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针对在湖北务工的农民工和省内其他市(州)在蓉务工农民工,我们将在征求其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加强与武汉及省内其他市(州)的联系,会同交通部门一起组织专人专车护送有需要的农民工安全返岗;对于节后没有返岗的农民工,我们将建立用工供需台账、开展分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发一批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同时指导打造一批乡村创新创业基地和孵化平台。对于有求职需求的普通劳动者,从2月10日起,通过“成都公共招聘网”“成都人才网”等网络平台持续举办“成都新春网络大型招聘会”、“成都春季大型公益网上人才招聘会”等系列网络招聘活动。

问:企业如有金融服务需求,如何能与金融机构实现高效对接呢?

答:一是通过线上渠道对接。成都市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打造了交子金融“5+2”平台(科创通、盈创动力、农贷通、天府融通、创富天府、地方金融监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可登陆对应平台填报金融服务需求。二是通过线下渠道对接。目前四川省和成都市均组织了金融顾问团,企业可将自身金融服务需求向属地所在的区县金融监管部门或市金融监管局进行反馈,我们将会同专家提供针对性咨询辅导及对接服务。三是通过参与“交子之星产融对接活动”对接。疫情期间主要采取视频对接会、专家辅导群等多种方式进行,相关活动会通过市金融监管局官网和官方微信号公布,请广大中小微企业积极关注参与。

问:在应对疫情过程中,防疫物资战略储备是全国各地的一个短板,对此,成都是如何考虑的?

答:我们一方面立足当前,抓好防疫应急物资的生产调度,市经信局、市应急局等单位组成15个联合工作组,到应急物资生产企业驻点,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帮助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扩大产能,对按要求增产转产防疫用品的技改设备投资予以50%补助。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加快建立防疫物资战略储备制度,现在市发改委正按文件要求,着手起草该项制度,在疫情结束后启动实施。将应急医用物资纳入城市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和统一调度,定期滚动补充、更新和轮替,进一步提高城市应急保障快速反应能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