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狠抓撤并乡镇防疫工作

2020-02-12 18:1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撤乡不撤岗,合并力更强。达州市达川区经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乡镇净减少23个,撤并率达42.6%,位居全市第一。然而,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广大农村地区成为了疫情防控中的薄弱环节,而撤并乡镇更是这一环节中的难点和盲点。为确保疫情防控全覆盖、无死角,达川区通过发动三股力量、瞄准三个环节、强化三种监督,扎实抓好撤并乡镇防疫工作。

发动三股力量 凝聚攻坚合力

发动区级领导力量。严格落实区级领导联系指导乡镇(街道)疫情防控工作制度,28名区级领导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方式,全面下沉基层防疫一线,全覆盖督导54个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前的行政区域,把区委、区政府力量传递到基层末梢。

发动区域干部力量。充分发挥合并后乡镇党委核心作用,在24个被撤并乡镇成立区域党组织,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兼任区域党委书记,整合被撤并前本区域干部队伍,发挥他们工作熟、人脉广的特殊优势,捏合乡、村、组三级干部力量,形成共同防疫的良好局面。

发动专业队伍力量。进一步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统筹整合乡村医生、农村党员、热心群众等,组建集应急医疗、志愿服务、安保维稳于一体的专业服务队伍,积极协助区域党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瞄准三个环节 增强工作实效 

瞄准卡点设置。全面梳理撤并乡镇的省际、县际、乡与乡、村与村的结合点位,按照“统分结合”要求,统筹设置交通检查卡口,充分发挥村社干部、网格员、农村党员力量,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筛查体系,加大对湖北(武汉)、重庆等重点疫区来达车辆和六类人员的排查力度,确保一个不漏。

瞄准环境消杀。按照《新冠肺炎预防性消毒操作指南》要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把环境卫生整治措施落实到每个村社、院落和家庭,切实消除卫生死角,消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特别是在县、区交界处设置消杀装置,严格开展消杀工作,坚决阻断病毒在县际间扩散传播。

瞄准物资保障。加强工作经费保障,仍然按照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前的54个乡镇(街道),对每个乡镇(街道)划拨10万元工作经费,对合并后管辖范围较大的石桥、麻柳等乡镇再增加1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开支。同时,各乡镇根据人口、面积等具体因素,建立乡、村、组三级物资因素分配体系,统筹划拨医用、消杀等物资。

强化三项监督 推动责任落实

强化区级监督。严格落实区委、区防治指挥部工作要求,建立“领导跟踪督办、部门联合督办、专班一线督办”立体化督办体系,采取“四不两直”工作法,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含撤并乡镇)实行“日督导、日通报”。截至目前,下发督查通报15期,电话约谈83人次,党纪政纪处分7人次。

强化中心镇监督。成立由中心镇纪委监委组成的督导工作小组,定期不定期下沉撤并乡镇村、组、户,对卡点设置、环境消杀、政策宣传等情况开展暗访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指出,并要求限时整改。

强化群众监督。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移动宣传车、微信群等媒介,全面公示公开“12388”举报电话和廉洁达川微信公众号,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邹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