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警医夫妻齐上阵 家庭微信群里“团聚”

2020-02-18 19:14: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今天上午我背了三首唐诗,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才回家陪我……”2月17日中午12点,陆世清9岁的儿子又一次与他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陆世清、贾利夫妻是警医组合,双双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20多天,儿子不得不寄放在父母家里,一家三口相聚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平时的其乐融融变成了网上的视频相聚。

坚守岗位 为战疫提供科技支撑

41岁的陆世清是绵阳市公安局科技通信支队副支队长,精通网络和安防技术,在基层派出所、巡警、监所管理、科技通信等多个警察岗位工作过,现在主要负责全市公安科技信息通信技术工作,肩负着为抗疫一线警种提供“看得见、联得通、控得住”的信息技术保障的重要职责。

抗疫战斗打响后,刚做完手术还在恢复期的陆世清主动回到警队,每天组织开展对全市重点路段、人员密集场所、涉疫检查监测点等地的公安视频图像感知源开展不间断巡查,擦亮公安机关的智慧之眼,为实时掌握社会防疫和治安态势提供最直观的科技支撑。

2月12日,支队民警在巡查中发现,位于京昆高速绵阳境内一处收费站抗疫检查点上传的视频画面出现持续性花屏模糊异常,影响实时指挥。在得知情况后,陆世清立即联动运维人员,对该点位的前端、平台、网络进行逐一认真排查,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细致的工作,最终发现链接该视频点位的平台流媒体转发服务器出现故障。随即他组织人员进行检修,并快速更换服务器损坏的板卡,图像恢复正常。

除了维护好公安机关的“千里眼、顺风耳”,公安专用网络运行畅通则关系重大,精准清洗一些关键数据也成为开展抗疫工作的重要依据。长时间紧盯电脑屏幕,密切关注着每一个跳动的异常数据,使陆世清每1个小时要滴一次眼药水,滋润干涩的眼睛。为了数据精准支撑实战,他与战友们依托大数据池、视频图像等科技信息手段,开展了“机器+人工”地毯式排查……20多天时间里,从1.6亿条海量数据中,成功筛查出近千条防控工作需要的重要数据,为抗疫联防联控工作提供了“智慧”支持。

思念亲情  微信群里与儿子“团聚”

由于公安科通部门工作量猛增,加班成为陆世清的常态,这段时间儿子没在身边,家成了他和贾利的“旅馆”,丈夫回家很晚,妻子则要几班倒。

贾利是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今年春节前夕,她在外地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对口医疗支援“传帮带”工作后,刚返回绵阳家里战疫便打响。第二天,贾利匆忙赶到单位报到参加抗疫工作。非常时期,医院人手特别紧张,作为骨干医生,贾利主动要求给自己加任务、多排班,到目前已经连续在临床一线工作了20多天。

医院的人员流动大,病人集中,为降低大家的感染风险,除做好自己的医疗工作外,贾利还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新冠肺炎知识的宣讲,积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与警示提醒。

为了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对警医夫妻不得不把儿子寄放在了父母的家中,由老人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和督促开展网上学习。陆世清、贾利在外奔忙,接触的人员都较多,为了阻断传播疫情风险,保护好孩子和家人,这段时间他们很少与孩子见面。为此,陆世清专门建立了一个家庭微信群,群成员是他、妻子、儿子。

“想爸妈了,中午的时候就给我们来个视频吧……”一家三口大多会在中午吃完饭后,拨通视频聊一聊,家长问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警医夫妻间互相加油鼓劲……陆世清说,他和妻子在非常时期职责所在,必须坚守岗位,别无选择。总与孩子在网下见不到面,夫妻俩也非常牵挂儿子,一家人在一起视频聊天的时刻,感觉也是非常幸福。大家众志成城,每个人都担起责任,就一定会击败病毒,一家人就会真正团聚,去享受春光烂漫的美好时光。

岳波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宗友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