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从德阳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根据当前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德阳制定了十六条具体服务举措,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共克时艰。
优化企业登记服务
大力推进企业开办全流程“零成本•一日办”工作机制全覆盖,依托“一窗通”、“营商通”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全网通办”。对生产防疫用品的企业登记注册实行特事特办、即来即办;疫情期间,应急生产普通非医用口罩等防疫用品的企业,无需专项增加经营范围,即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于疫情期间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及时调整经营范围标准。深化“政银合作”,畅通营业执照自助打印便捷通道。对于简易注销公告期满、自2020年1月31日起可提交注销申请的企业,在原规定30天的基础上再延长45天(即75天内)申请办理。
便捷网上审批服务
为各类复工复产企业以及申请执业药师注册、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经营、食品生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认定等审批事项,提供“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服务,将材料拍照上传,待疫情结束后补交纸质材料;凡需要查验原件的,容缺预审,待补交纸质材料时一次性现场验证。对涉及生产许可证的复产转产企业产品,快捷办理,压缩审批时限。对具备生产条件但因受疫情影响暂不能提交相应材料的企业实行告知承诺制,由企业承诺在相应时限内补交材料后当场办结。
简化行政许可流程
对涉及10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产转产企业,主动对接、协调省局,压缩审批时限,指导企业承诺在相应时限内补充提交材料,力争3日内取得临时审批手续。暂停行政审批事项现场检查,对因疫情影响未能按时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换证导致证书过期的生产企业,待疫情解除后再提交申请。
支持防疫应急物资生产
对于生产企业转产生产普通非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主动服务,指导企业正确适用产品执行标准,进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示;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自检等质量管控措施,规范企业产品标识标签、商标使用和广告宣传行为等,做到合法合规生产。
保障民生食品供应
鼓励和支持涉及米、面、油、饮用水等民生需求的食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复工复产单位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指导。支持餐饮单位与订餐平台加强合作,开展线上餐饮及外卖服务。
开辟检验检测认证绿色通道
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等技术咨询服务,精准指导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机构获得资质,全面实行“网上办、邮寄办”;涉及现场评审的,采取延期评审、告知承诺、远程监控评审、专家文审等方式进行。在疫情期间,支持认证机构对我市获证企业有效期满或需监督审核及再认证维持的认证证书,顺延有效期至疫情解除后三个月。开辟疫情防护物资和复工企业产品检验检测绿色通道,通过技术机构官方网站,实行网上委托、在线提交检测需求、在线咨询和办理等服务,快速出具检验报告。
强化标准供给和技术服务
完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组织生产需要的标准查询、标准时效性确认等服务,重点围绕涉及防护用品、防疫安全等企业的复工复产开展相关标准技术解读。支持企业制定既满足或高于国家要求,又符合企业复工复产实际的企业标准;引导社会团体组织制定满足市场需要的团体标准,增强企业复工复产所需标准的供给。指导企业开展网上商品条码注册、续展工作,为企业复工复产产品顺利入市提供支撑。
开展检定校准不间断服务
对复工复产企业提出的计量检定、校准服务需求,24小时即时响应,即到即检;对有相关需求的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和其他单位,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相关设备的检测、校准等服务,重点对温度计(特别是红外人体测温仪)、重症监护仪、心脑电、CT、X光机、B超、生物安全柜等医用计量器具开展检定校准工作。
提高商标受理服务效能
对涉及防治新冠肺炎的商标注册申请,协助企业申请优先审查;指导企业通过网上办理商标注册和商标质押登记事项,压缩受理时间,降低办理成本。
畅通知识产权服务救济渠道
组织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专家和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对企业提出的有关疫情防控的专利申请,当天受理并加快预审;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实行“专人全程跟进”制度,优先推送给合作银行进行质押融资,力争专利权质押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对疫情防控企业免费提供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和专利导航服务,加强防疫新药、医疗设备、救治方法等方面的专利布局指导。
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配合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受疫情影响或者保障疫情防控企业开展备案申请,符合规定的专利快速预审申请,并在2日内完成审查结论;提出维权援助、纠纷调解或侵权判定请求的,受理当天完成立案并启动调解程序。
实施经营异常名录审慎管理
对生产、经营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的企业,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经企业申请,可以简化流程,实现一对一专人协助,做到即时即办。运用电话、短信、网络、媒体等渠道指导企业进行年报,支持企业通过互联网或快递方式,提交信用修复资料,对因受疫情影响暂时失联的企业,可以暂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严查涉企违法收费行为
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推动有关取消、减免的收费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对供水、供电、供气等生产要素价格监管,切实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从严查处各类涉企的乱收费行为,减轻企业复工复产负担。加强防控物资全链条监管,维护防控物资生产所需机器设备、原辅材料市场价格秩序。
减免技术服务收费
对复工复产企业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收费一律按有关规定实施减免,免费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计量设备的调试、调修等技术问题。疫情期间,对于市内生产企业送检的疫情防护物资检验检测按收费标准的50%收取,对于市内复工复产企业送检的非疫情防护物资以及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按收费标准的80%收取,对于特别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检测收费实行“一事一议”减免收费。
降低复工复产复市成本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意见》(德办发〔2020〕8号)精神,切实减免中小企业租户尤其是餐饮经营户房租,鼓励网络定餐平台减免外卖餐企、快递送餐企业相关费率,倡导农(集)贸市场主办方适当减免场内经营户摊位费。
深入开展“三保”行动
主动深入非医用防护用品、重要民生食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开展指导服务工作,鼓励企业参加“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加强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严格生产工艺流程、严把质量关,加快恢复产能,保证产品质量,保持价格稳定,保障市场供应,凝聚疫情防控合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