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全面防控向精准、重点转变 持续巩固防疫成果

2020-03-02 22:16:00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2日,巴中市举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7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最新情况和全市防控工作情况。巴中将继续坚持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发展趋势,堵塞防控漏洞,降低防控风险,坚决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推动全面防控向精准防控、重点防控转变,持续巩固防控成果。

据通报,截至3月1日24:00,巴中全市累计确诊病例24例,连续17天无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1天无疑似病例,连续20天无重症患者,已治愈出院12例,无死亡病例。累计集中医学观察确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472人,已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71人,仍在接受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人。

在防控工作方面,巴中市突出“内外并举”实施分区分类防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进一步推进分区分类防控;突出“关口前移”严控疫情蔓延扩散,对村组、小区、楼栋实行封闭式管理,对确诊病例所在院落、小区、楼栋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加强公共场所和聚集性活动管控,封控隔离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88家,关闭野生动物交易经营场所1704家,劝退餐饮店、农家乐、农村坝坝宴群体性聚餐15.03万桌、涉及147.81万人;突出“四个集中”全力抓好医疗救治,确定定点救治医院6家,预留床位114张,确定后备定点救治医院8家,预留床位460张,组建10个医疗救治专家组,坚持多学科参与,中西医并重,加强5G远程会诊,科学开展诊治;突出“协调联动”统筹抓好物资保障,多渠道多方式拓展医疗物资筹集渠道,实行市级统一调度,优先保障医疗救护、基层排查、公共检测等一线人员;突出“精准稳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分类复工、分类管控、科学有序”的原则,重点企业、项目陆续复工复产复业,春耕生产有序推进,截至3月1日18:00,累计为农民工返岗复工免费开展健康服务486031人次。

近段时间来,巴中全市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连续保持“零增长”,但并不意味着疫情拐点到来。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认为,全市上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有力的、作出的各方面努力是有效的。但是,随着复工复产复业,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全市仍然要严密防范疫情反弹,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将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压实主体责任,抓住防反弹的关键。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以纵向垂直传递的方式督促县区、乡镇执行把好每一道关口,抓实每一项工作。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战时”工作机制,坚决保证政令畅通。进一步压实领导责任。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敢于担当、身先士卒、站在前列,更加深入、细致、扎实开展和推进防控工作。对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导致疫情反弹的地方、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严肃追责问责。

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守住防反弹的前沿,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对通过口岸或从国内其他地方辗转来巴的境外疫情严重地区人员,采取集中医学观察14天防控措施;对近期有境外旅居史的来巴返巴人员,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14天;对国家分区分类划分的所有高风险地区无健康证明的来巴返巴人员,须集中医学观察14天。市内机场、铁路、车站、健康服务站要加强对境外和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来巴返巴人员身份筛查、信息登记、健康服务,做到不漏一人,并第一时间向辖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报告。

严管重点场所,筑牢防反弹的堡垒。全面落实分区分类防控工作指南和15个《防控技术方案》,聚焦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分类指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城市和农村社区,坚持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基层防控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对机关企业,全面推行返岗员工登记报备和健康动态监测制度,安排医务人员或疾控人员点对点上门服务指导;对商场、超市等公共服务类场所,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严格落实环境消杀、进出检等措施;对养老院、福利院、精神病院等特殊场所,全面加强体温和健康监测,严防疫情输入,严防疾病传播。

强化科学救治,根除防反弹的隐患。进一步落实全覆盖首诊负责制,按照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认真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一人一案”制定救治方案,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医疗救治,争取全部确诊病人早日康复出院。同时,推进门急诊流程再造,做好就诊发热病人筛查,做好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有序恢复医疗服务。

用好信息数据,强化防反弹的保障。大力推广应用“巴中市健康一码通”,鼓励城乡居民通过手机平台申领、使用电子健康码,方便出行、复工。加强与省内外市地沟通对接,有序推进健康码异地互联、结果互认。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密切接触者并进行追踪,为信息公开、疫情监测、民生保障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宣传教育,汇聚防反弹的合力。创新宣传方式,因地制宜开展防控宣传引导,积极制作H5、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报道防疫动态,分析防疫形势,普及防疫知识,解读防疫政策,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深入宣传报道防控决策部署、措施成效、先进典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唱响防控工作主旋律,集聚防控工作正能量。(吴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