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尽管是在疫情期间,我们仍然果断追加投资2000万元,新增1条绿茶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产能,为绿茶出口做充分准备。”春日暖阳普照,四川夹江洪椿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线“火力全开”,总经理古翠琼信心满满。
古翠琼的底气,源于夹江县委县政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强劲有力的金融支持。这股金融力量,使深耕夹江的茶老板们底气十足,朝着“全国绿茶出口第一县”的目标铿锵前行。
金融“及时雨” 助力夹江茶企渡“疫”关
夹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因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富民兴夹”的茶产业发展迅猛,2019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56.2亿元,出口超过8亿元、份额占全省一半。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夹江茶叶产量稳居全省第二,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量3.2万吨,已成为夹江的一道招牌“硬菜”。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夹江县委、县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打出全方位、保重点、降成本、提质效、抓落实的金融“组合拳”,切实为茶企送上金融服务的“定心丸”。
为缓解茶企生产经营困难,夹江县把强化金融支持摆在突出位置,迅速出台恢复春茶生产“四措施”,推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七举措”,让“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政策落实落细。一方面,通过展期、续贷、重组、调整还款计划、适度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措施,缓解疫情期给茶产业老板带来的还款压力;另一方面,对于贷款到期不能履行的,按流程进行无还本续贷,利率较原来降低了10%以上。对于恢复经营性贷款,在第一还款来源充分的前提下,适当弱化了担保方式,贷款利率较疫情前优惠了10-50个基点。
“大手笔”的疫期金融支持,好比一场及时的春雨,让资金短缺的茶企充分感受雪中送炭。对于抗疫,他们信心十足,动力倍增,激情满怀。
在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的助推下,夹江“川茶贷”“惠农贷”等信贷产品快马扬鞭,仅2月以来就投放茶叶贷款49笔、金额4300万元。值得关注的是,企业还可通过夹江县普惠金融平台足不出户随时进行线上申贷。
创新“助推器” 实现防疫经济“双丰收”
创新、再创新,支持、再支持。
为用好金融“活水”,助力夹江全方位破解茶企资金瓶颈问题,“财政风险保障金+支农再贷款+金融创新”金融服务新模式应运而生。
据了解,夹江县充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在“支农再贷款+财政风险保障金”的基础上开发出“助力贷”等金融产品,采取政府和农信社以50%:50%比例分摊的方式,落实财政风险保障金资金500万元。同时在支农再贷款方面,根据人行夹江支行在现有支农再贷款额度外,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1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春茶收购企业的复工复产。
目前,依托财政风险补偿金担保,夹江总体安排信贷资金1亿元,利率控制在4.75%以内,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切实满足茶企发展所需。全县涉农合作银行已从4家增加到6家,夹江农信联社采用“先贷后借”模式已发放3000万支农再贷款。
此外,夹江县还积极发挥农担贷和茶叶贷的优势,主动协调金融机构加大茶业贷授信力度,投入风险抵押金2500万元,撬动可贷资金5亿元。截止目前,累计贷款(含延期贷款)2.8亿元,其中茶产业贷款近2亿元,全面满足茶企新增贷款需求。
疫情之下的夹江茶企,有了金融支持这道“护身符”,将更加坚决的扛起夹江企业复工复产“这面旗帜”,冲锋在战“疫”一线。
据统计,目前,夹江县217家茶企全部复工,吸纳采茶和制茶劳动力8.5万,采摘鲜叶5700吨,加工名优绿茶1400吨,干茶产值已达6.16亿元,各项数据与2019年平均水平持平,全年茶叶综合产值预计达70亿元,将为夹江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潘虹旭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