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夹江:为“青衣江茶”闻鸡起舞的采茶冠军

2020-04-12 20:53: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夹江,种茶已近千年,享有“全国重点产茶县”之美誉。小小一叶茶,不仅是“富民兴夹”的重要经济作物,也记录着一个个勤劳专注的采茶人。

“闻鸡起舞”的采茶冠军

刚刚结束的夹江首届“青衣江茶”采茶节采茶比赛上,华头镇8名采茶选手不仅斩获团体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还一举包揽了一二三等奖。华头镇联合村的罗德芳更是“艺压群雄”,以最高分获得了这次个人采茶比赛的冠军。

“爸妈我下地去了,早饭在锅里,你们等下起来吃哦。”斩获大奖归来,罗德芳并没有好好休息,她和往常一样,天刚蒙蒙亮就做好饭菜,扒完几口后套上袖套、戴上斗笠、背起茶篓,去茶山上采摘最后一批早春茶。

闻鸡起舞,是这位采茶冠军的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为了不耽搁来回走路的时间,她每天都要带上一大罐茶水和一碗中午在茶山吃的午饭。

大旗山上熟悉的采茶背影

罗德芳今年38岁,十几年前嫁到尖峰村,由于联合村的娘家没人照顾,她穿梭在相距几十里的两个家,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从来没有出去打过工的她,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采茶女。

联合村地处大旗山顶端,海拔在1100米左右。这里的6000多亩茶园属于夹江县的生态高山云雾茶。罗德芳家里有5亩多茶园,家里每年一大半的经济收入都是来自于茶叶。每年从春节开始一直到清明节前后,都是早春茶采摘的最佳时节,也是一年中茶叶价格最好的季节。

“这里的茶叶是高山茶,要比海拔低的地方迟一点,这几天气温高了长得快,采了这批茶以后马上就要开始修剪了。”来到茶园里,罗德芳便埋头迅速采茶。只见她指尖的动作轻巧而娴熟,双手齐动在茶叶间飞舞,很快,一大把嫩芽就被她轻放入了茶篓。

累了,罗德芳会拿出准备的一大壶茶,喝上几口,缓口气后接着飞速采茶。罗德芳会采茶,也喜欢喝茶

“茶叶一天一个价,有时晚一天就要跌几块钱。就算下小雨都要栓起薄膜采,有时候晚上还要带起头灯采”。罗德芳一边飞快地采茶,一边告诉记者。天晴时,她顶着烈日,戴着草帽;下雨天,她披着雨衣,掩着茶篓;在夹江山区只有10度左右的天气里,她裹着棉袄采茶。待到谷雨后气温上升到30度左右,她仍要穿着长袖长裤,防止蚊虫叮咬,太阳晒伤皮肤。因为长期采茶,罗德芳的食指和拇指指尖染成了黑色,洗不干净的手指已经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

于是,寒来暑去,大旗山里总有那弯着腰的熟悉背影。

小茶叶寄托着大希望

山上茶园距离家里有一段距离,早上出门要晚上才回家,中午在茶地里吃的午餐是罗德芳早上带来的饭菜。平时喝的一斤茶叶需要5-6万粒茶芽,也就需要5-6万次重复的采茶动作。罗德芳连续不停采摘十小时左右采摘的绿芽尖,仅能制成一斤多的干茶。每一杯茶的背后,都饱含着无数个像罗德芳这样的采茶女们的辛苦和勤劳。

“现在好得多了,过去没有通公路时,采一天茶要花三四个小时翻几座山去卖,现在公路都通到茶叶地里了,采了茶叶在茶地里,收茶的来抢着买,采到晚上都不愁卖。”罗德芳颇为高兴地说道。

罗德芳的孩子今年18岁,正在夹江读高中。和每个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夫妻俩竭尽所能地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希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这片茶园不仅是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也凝聚着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这里的村民把自己的田地里都种成了茶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无粮区”。当地村民用这样一句话总结道:“在我们这山区,你只要看到哪家还在种玉米谷子,哪家经济一般肯定就差。”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支持下,通过种茶、卖茶,大旗山里的村民们不但脱了贫,还致了富:钱袋子鼓起来了、小洋房盖起来了、小汽车跑起来了、笑容多起来了……

数据显示,2019年,夹江茶产业综合产值达56.2亿元,出口超过8亿元、占全省份额的一半。

伴着升起的朝阳,迎着微风飘来的淡淡茶香,和罗德芳一样的茶农正满怀期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刘佳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举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