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重庆举行。签约仪式上,双方就共同争取中央国家部委支持、积极推进政策制度协同、协同开展引才育才、加快搭建协同发展载体等4个方面、13项合作事宜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着力建立政策共商、资源共享、联动共建、协作共赢的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实现人才政策协同、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市场相通、活动联办。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为推动务实合作,双方拟定了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了具体责任单位。在加强战略谋划上,要紧紧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目标和各区域功能定位,研究人才协同发展重点任务,积极向上争取出台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专项规划和人才支持政策。在强化双核引领上,要依托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构建成都都市圈,规划建设“创新共同体”,为其他市(区)设立研发平台提供便利,构建“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智力共享机制。在完善推进机制上,要在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大框架下,建立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推动地区、高校、院所、园区、企业等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人才合作机制。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人才协同发展是实现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目标的智力支持和重要保障。此次签约既是双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部署要求的务实举措,对发挥人才这一“战略资源”作用、推动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有着积极意义。
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近年来,双方交流更加密切,人才合作不断拓展,在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推动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比如自贡、泸州、广安等地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签署了30多份合作协议,开展系列务实合作;内江、达州、广元等地依托重庆高校培训资源,围绕公共管理、产业发展、专业基础等专题,两年累计培训干部千余人次。
此次签约,通过把政策协同起来、制度衔接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必将汇聚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川渝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