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暨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据悉,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任务以来,全省法院常态化开展“司法大拜年、失信大曝光、执行大会战、拒执大打击”专项行动,全覆盖开展“院长大比武”执行攻坚竞赛活动,执行办案取得重大突破,“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省高院通报
2016年至2018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期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98.13万件,结案93.09万件,执行到位1495.7亿元。
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省高院和40家中基层法院接受并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全省法院均达到“基本解决执行难”关于“规范执行”“阳光执行”“监督管理”“执行保障”“执行质效”的指标体系要求。
2020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表彰大会,省法院执行局、成都金牛法院等被授予“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省高院表示,全省三年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53.89万例,限制消费85.52万例,限制228.74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18.19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3个90%、1个80%”核心指标全部排名全国法院前列。
三年间,全省法院网络查控系统共为205.62万件(次)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查询到存款1156.24亿元,提起金融机构、不动产登记、工商股权、民政婚姻、公安户籍、公积金账户查控1989万次,收到各类反馈信息1448万条。基本建成执行指挥中心,配置设备、配强人员、配齐系统,细化指挥中心职责和责任清单,全面应用执行办案平台和执行指挥管理平台,规范执行案件标准和流程,实现全省212家法院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严格按照“网络拍卖为原则、传统拍卖为例外”的司法拍卖新模式,开展网络司法拍卖14.34万件,成交额388.46亿元,溢价率239.07%,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3.46亿元。
省高院表示,2019年是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后巩固成效的第一年,同时也是长效机制建设开篇布局的第一年。2019年,全省执行联动部门共为22.44万件执行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反馈各类信息465.9万条,协助惩戒失信被执行人40余万人次。拘留5216人,移交公安追究刑事责任389人,判决84人。确保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
典型案例
欠钱不还 老赖子女从高收费私立学校转至公立学校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年审理了一起二审民间借贷纠纷案,判决蒋某某等人偿还何某某借款本金743万元及利息。在判决书生效后,蒋某某等迟迟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2016年10月,债权人何某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该案指定邛崃市人民法院执行。执行中,2016年11月,邛崃市人民法院审查认定蒋某某对生效判决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系失信行为,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邛崃市人民法院分别于2017年1月18日和4月13日作出裁定,依法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财产并进行拍卖,但仍未实现案涉743万元款项的全部执行。
2018年7月,邛崃市人民法院向蒋某某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其中明确限制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2018年8月,邛崃市人民法院为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限制蒋某某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向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及案涉私立学校发送协助执行通知书,并与被执行人所在地教育部门沟通协调,在新学期开学前将其子女转至公立学校就读。
省高院表示,本案兼顾了“坚守法律底线”和“保护合法权益”的价值理念。一方面依法限制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消费私立学校,另一方面联合教育部门将其子女转至公立学校就读,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兼顾保障了被执行人子女的受教育权,对全国类似案件具有指导意义。(记者 晨迪 供图 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