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23日下午,一场汇聚京渝蓉三地名校长的高端论坛──成都市名校长论坛·走进“李蓓名校长工作室”云端主题研讨会启幕。本次论坛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青羊区教育局承办,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实验小学协办。论坛围绕疫情之下的教育思考而展开,包括如何应对未来?疫情之下,如何转“危”为“机”?如何在共创、共享、共研的过程中促进每所学校的未来发展,深度融通线上线下,将学校边界做最大化与最优化的扩展,让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教材?……
论坛上,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以《拥抱变化 激活发展──战疫中的教育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系统介绍了史家教育集团在疫情之间的教育创举。她认为,疫情让我们看清了日常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因此,教育应严格遵循“五育并举”的基本原则,让“心有温度、行有智慧”“勤于学习、乐于创新”“学而不厌、挫而不败”的学生特质持续生发。疫情背景下的学校工作,应该去功利化──以育人目标重塑应对复杂性的未来;去边界化──以育人方式重构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去中心化──以学校管理再造应对扁平化的未来。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细致解读《疫情对教育的影响》。她认为,疫情让我们的教育观念受到影响,学校应该重新定位和认识教育的人文性,从科学的角度去尊重人的本质和特性。体现教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疫情启发我们重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思考生活习惯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思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疫情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应顺应这种改变,革故鼎新,直面变革,重构课程与教学。
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以《泛在已在 未来已来 ──泛在七中建设交流》为主题,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交流。他表示,所谓泛在,就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建设泛在七中,是学校战略需求,也是学校促进网校转型升级,履行名校的社会责任的现实需求。
成都市实验小学雅安校区执行校长孙郁以《“温度、高度、深度”,化解云端教学难度》为题进行交流,她列举了云端教学突然驾临时学校、教师与学生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如何面对困难,积极寻求突破。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作认为,当前的线上教学呈现出“全学段、全天候、常态化”的基本特征。如火如荼的热潮里,教育人需要保留一份冷思考。思考线上教育的利与弊,居家学习家庭教育与家校关系的重新认知与重构,线上学习之下师生关系与地位的翻转与重新定位,从线上到线下融通的未来样态的学校探索与实践等。谈到对未来学校新样态的解析,李蓓表示,学校边界的突破与拓展──不仅是地域;学校场景的泛化与多元──不止于教室;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多样──不限于书本;教室群体的共享与跨界──不单是教师;课程研发的打破与重构──不光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整合与跨越──不囿于学科;学校评价的智能与精准──不只重结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