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5月14──16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积极履职。
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盛豪律师事务所主任杜小东认为,司法体系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保障,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事诉讼活动中的起诉应诉、调查取证、文书送达、上诉再审以及强制执行等各个环节也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针对此,杜小东建议: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上诉期限或再审申请届满日在疫情期间的,予以顺延至疫情消除之日。
杜小东调查后发现,省内大多数中级人民法院均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调整诉讼服务的通告或公告。各法院绝大多数已将立案、诉服场所暂时关闭,暂停现场办理立案、材料转接、开庭等工作。若需立案的,需通过网页、APP、“四川微法院”微信小程序进行网上立案。
杜小东告诉记者,各级法院积极采取应对方案,但仅能满足部分当事人诉讼活动的需求。针对身处偏远地区消息闭塞、年龄较大不擅网络等民事行为主体,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障碍,不能充分、合理、切实地满足其诉讼活动的需求。同时,对于邮寄、网络等形式作出的诉讼活动,若因地理因素、地域管控、快递受阻等限制条件,也容易使当事人丧失立案、上诉、申请再审等机会。
“再审或上诉期限届满日在疫情期间的,延长至疫情消除之日,符合公平原则。有利于保护每一个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司法体制改革回应人民多元化需求的有力体现。”杜小东表示,疫情消除日期的认定,应当以当地政府宣布解除或再次降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的日期为准。
除此之外,杜小东还带来了关于法律方面的多个建议。对于时下热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话题,杜小东说,该战略意义重大,作为律师行业,也应积极作为,例如成渝两地的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等可从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贡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