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2020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正式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会上表示,提高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有利于缩窄数字鸿沟,降低金融排斥,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充分的享受数字金融红利。
李东荣指出,当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提升至64.5%,网民规模达9.04亿,手机已成为人民群众触网最基本最普及的工具,其规模也接近9亿。因此,在金融服务日益数字化的情况下,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有利于缩窄数字鸿沟,降低金融排斥,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充分的享受数字金融红利。
“只有着力提升其数字金融素养,才能缓解数字金融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才能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能力,维护这个市场的正常秩序。” 李东荣说。
不过,李东荣指出,截至今年3月我国金融类APP下载总量达647亿次,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8亿,占网民整体的85%。这将会提高金融教育的覆盖成本,增加精准施教的难度。
“截至今年3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96亿,有51.6%的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是网络使用技能缺乏。同时,2019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值为64.77%。比2017年提高了1.06分,说明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李东荣表示,从上述两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消费者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李东荣坦言,近年来,金融业呈现出“无科技不金融,无数据不金融”的特征,将越来越多的长尾客户纳入到服务半径,数字金融素养要求不降反升。“消费者应提升对伪数字金融的判别能力。”
最后,李东荣建议,金融管理部门应该将提升数字金融素养作为新一轮国家普惠金融规划的重要内容。广大消费者应注重数字金融素养的自我提升,树立买者自付,风险自担的理念。
“金融教育工具应该更精准化和数字化,同时注重线上课程与线下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金融教育的创新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