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交界地带如何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来啦!

2020-05-19 16:49:0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5月19日下午,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打造同城化发展支撑点推动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成德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该场发布会公布了青白江—广汉交界地带、彭州—什邡交界地带、金堂—中江交界地带的融合发展方案。

【青白江—广汉】

17个合作的项目(事项) 总投资1400多亿元

青白江与广汉的同城化发展是成德同城化的首要支点,也是关键衔接点,双方合作可以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为成德全面同城化发展积累经验。青白江区与广汉市加快推进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制定了《青白江区—广汉市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战略定位是什么?

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纽带,探索一体化运营模式,打造成德临港产业经济发展带;以三星堆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为纽带,整合两地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配套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助力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

发展目标是什么?

青白江区—广汉市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2020-2022年为起步期,力争区域内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全面打通交界地带“断头路”、完成“瓶颈路”拓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2023-2025年为成长期,区域融合发展能级大幅提升,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2026-2035年为提升期,区域融合发展格局更加成熟,整体竞争力大幅增强,在支撑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中发挥重大作用。

空间如何布局?

青白江区—广汉市商定两地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的规划面积为318.3平方公里(其中:青白江区141平方公里,广汉市177.3平方公里)。从空间时序分为启动区、成长区、提升区。

启动区以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和德阳高新区狮象组团为融合发展启动区,规划面积约20.3平方公里。该区域主要依托青白江区凤凰湖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本底,加快区域内部道路基础设施互联互动,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布局,提升区域宜居宜业度,率先打造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成长区以青白江区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涵盖大同街道和弥牟镇全域)和德阳高新区(东区和西区)为主体,规划面积134.8平方公里。着重发挥两地先进材料、临港加工、通航产业等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错位协同、优势互补,打造成德临港产业带核心支撑。

提升区以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涵盖城厢镇全域)和广汉市中心城区为主体,规划面积163.2平方公里。该区域主要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铁路港片区和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等产业,引领两地外贸出口企业共享中欧班列(成都)通道优势,实现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打造成德临港产业带核心支撑。

重点任务将聚焦哪些方面?

共包含7个方面,一是推进区域规划布局融合;二是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融合;三是推进区域产业发展融合;四是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融合;五是推进区域公共服务配套融合;六是推进区域社会治理融合;七是推进区域人才发展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融合发展走深走实,青白江还会同广汉市从合作一批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合作一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项目、合作一批具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合作一批事关民生发展的项目四个角度,共同梳理了17个合作的项目(事项),项目总投资1400多亿元。

【彭州—什邡】

16个项目 总投资额超1100亿元

发布会上,《彭州市—什邡市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对外公布。

战略定位是什么?

战略定位上,两市交界地带将形成“一先行一标杆一示范”。一是在“断头路”打通、“瓶颈路”拓宽,产业互补分工协作、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公共设施跨区域统筹服务、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社会治安协同联防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成德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二是推动两市现有产业功能区向交界地带延伸覆盖,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两市优势产业资源,形成优势突出、功能互补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打造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标杆区”;三是探索建立高效务实的管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各类资源要素规模化联动、集成高效转化,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利益共同体,打造资源高效协同转化“示范区”。

发展目标是什么?

发展目标上,按照成都市确定的2022年、2025年、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提出起步期“强化硬件支撑,实现高起点先行”、成长期“坚持产业联动,打造高质量标杆”、提升期“实现全面融合,形成高水平示范”三个阶段目标。

起步期“打基础强根本”,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重点,统筹各类基础设施跨区域布点布网,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合作务实开展,到2022年,顶层设计发挥实效,基础设施保障有力,产业合作有序推进,成为成德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成长期“兴产业立名片”,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为重点,以强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为切入点,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到2025年,产业协同能力明显提升,产业集群培育取得成效,成为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标杆区”。

提升期“推创新作示范”,以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为重点,以增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为切入点,促进生产生活资源配置优化,到2035年,跨区域产业生态圈集群成势,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资源高效协同转化“示范区”。

空间布局是什么?

两市交界地带将规划形成“一核两组团”融合发展空间格局,总规划面积1631.47平方公里。

“一核”即濛阳新城-马井新城联动发展区,规划面积约295.72平方公里,涵盖彭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和什邡市马井镇(局部)、隐峰镇、南泉镇;将建成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德阳铁路港一体化运营的重要桥接,打造成为以蔬菜产业为鲜明特色的西南地区农副产品、食品加工基地和集散交易中心。

“两组团”即龙门山生态旅游康养联动发展区、天府中药城-天府蔬香联动发展区,为两市交界地带特色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两大功能组团。其中:龙门山生态旅游康养联动发展区,规划面积约1254.47平方公里,涵盖彭州市龙门山镇、白鹿镇等6个镇和什邡市蓥华镇等3个镇,将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环境保护区、生态旅游和康养度假休闲区及成都市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府中药城-天府蔬香联动发展区规划面积约258.55平方公里,涵盖彭州市濛阳街道(局部)、九尺镇、敖平镇(局部)和什邡市师古镇(局部)、马井镇、湔氐镇(局部),将打造成为国家级的种植加工交易基地及三产融合示范区。

重点任务是什么?

紧扣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方案》提出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以区域规划衔接融合为引领,建构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二是以基础设施同城同网为支撑,促进要素资源流动富集;

三是以区域产业协同共兴为重点,推动优势产业集群成链;

四是以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为基础,助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

五是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路径,提升两市人民品质生活;

六是以人才发展体系共建为前提,促进区域人力资本共享;

七是以社会治安协同治理为先导,健全区域社会治理体系;

八是以政策制度创新为保障,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支撑项目(事项)情况如何?

以务求实效为原则,彭州市与什邡市多次会商、酝酿形成一批重大骨干支撑性工程项目,包括成都至德阳市域铁路(S11线)、成都国际铁路港大港区(濛阳新城)农副产品专业物流港等16个项目,总投资额超1100亿元,其中城际铁路外环线(彭州经什邡至德阳段)、湔三旅游通道等12个项目已纳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重大骨干支撑性工程项目表》。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彭州市、什邡市区域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融入成都国际铁路港大港区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更好助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金堂县—中江县】

建设项目19个 总投资1139.93亿元

发布会上,《金堂县—中江县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对外发布。

战略定位是什么?

金堂县、中江县交界融合地带发展以淮州新城和凯州新城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努力打造成德同城化发展的桥头堡、排头兵,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分工协作、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优美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同城化发展示范区。

发展目标是什么?

2020—2022年为起步期,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江、金堂分别达到30%左右、40%左右,区域内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

2023—2025年为成长期,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江、金堂分别达到40%左右、45%左右,发展能级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交通往来顺畅、空间结构清晰、公共服务均衡。

2026—2035年为提升期,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江、金堂均达到50%左右,同城化水平大幅跃升,形成城市功能互补、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分工协作、环境和谐宜居优美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同城化发展示范区。

空间如何布局?

两县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区域规划面积约为1138.92平方公里(其中:金堂县495.5平方公里,中江县643.42平方公里)。从空间时序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发展区。

核心区:以金堂淮州新城和中江凯州新城为核心区,规划面积约为514.26平方公里。该区域主要依托淮州新城和凯州新城良好产业基础,以节能环保、通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应急、先进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共同打造成德临港产业带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辐射发展区:以紧邻淮州新城和凯州新城相关乡镇街道为辐射发展区,规划面积约为624.66平方公里。该区域主要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突出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共同打造成德美丽宜居乡村旅游示范区。

重点任务是什么?

1.加快交界地带规划编制。开展金堂县—中江县交界地带融合发展规划研究,构建规划体系,加快启动交界地带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2.加快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共同争取成都经金堂、中江至三台城际铁路,S1支线,S2线,环成都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金简仁、金简黄等项目建设。推进积淮路、甘广路等交界地带的县乡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和两县交界的村社道路建设,消除两县交界地带“瓶颈路”“断头路”。开行金堂—中江城际公交线路。

3.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一是促进农业合作,探索共建生猪“菜篮子”基地,建立区域间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的衔接机制,构建区域共享的农业服务体系。二是促进工业合作,推进凯州新城与淮州新城错位协同发展,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和重大装备产业成链互补发展,推动装备制造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核心板块。三是促进文旅产业合作。共同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以 “石垭芍药谷”“红泉桃花谷” “花田广兴”等特色农业园区为重点,共同打造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带。

4.加快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共治。加强跨界污染协同治理, 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协同处置跨区域水污染事件,建立跨区域河长会晤机制,共同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生态环境领域联合执法协作机制,联合做好应急信访工作。

5.加快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共享。推动教育结对行动,共建教育信息化共享平台。推动县级医疗机构对口合作,实现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为两地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就医服务。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联合举办大型招聘会,分类推动人才学习培训,联合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户政、养老、社保、法律服务等互惠共享。

6.加快推进区域社会治理融合化。建立区域市容秩序日常管理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交界地带区域园林景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分域管理,做到园林绿化管养工作无缝衔接。

支撑项目情况如何?

金堂县—中江县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生态环保、公共服务领域规划建设项目19个,总投资1139.93亿元。(记者 胡清)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