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两会推迟至5月下旬举行。今年,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四川发布创新报道形式,通过“云访谈”的形式连线对话代表委员,继续推出【代表委员@你】专栏,传播全国两会四川好声音。
代表名片:
李为民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四川全省医疗卫生、防疫系统的各级人大代表,在疫情防控中勇敢逆行,立足岗位职责,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作为重症病例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亲自给确诊病例查体、制定治疗方案,主导形成新冠疫情防控“华西经验”,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的“华西天团”让全国人民竖起了大拇指。
这一次,作为人大代表,李院长带来了什么建议?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李为民代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表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导师、教授,自己更关注两个方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医疗人才培养。
建议重构防、控、治一体的高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他介绍,第一个建议是针对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的一些短板和不足,提出的《重构防、控、治一体的高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如何去重构这个体系?他提出四条建议,一是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与长效机制,让广大医疗机构可以将一线发现的可疑线索快速直报,起到早期预警作用;二是要重构防、控、治一体的突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三是构建防、控、治一体的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完善防、控、治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
具体怎么做?他解释到,从顶层设计上来看,第一是希望未来我们的疾控和卫生部门融合在一起。第二是把疾控里的功能放到医院里去。比如将其管理的功能和卫生行政部门融合在一起,把治疗功能和医疗服务体系融合在一起。第三是医院不仅仅要去诊断治疗病人,还要前移到预防。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建议构建临床实践能力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体系
李为民的第二个建议则是在去年两会提出相关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升级,这一次,他建议要《构建临床实践能力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体系──破“五唯”变“五重”》。
他告诉记者,所谓“五唯”是指唯论文、唯课题、唯学历、唯资历、唯数量,这样的人才评价导向,无论从医生自身的发展还是患者受益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利的。
因此,他建议医疗人才评价体系要做到“五重”,即重医德,将医德作为评价指标最重要的内容,实行医德“一票否决”制;重贡献,重视医学人才的实际社会贡献及口碑;重水平,重视其临床诊疗水平、实践操作能力;重效果,改变既往单纯以数量评价的导向,引入医疗质量终末指标;重创新,重视以改善临床诊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及临床技术创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