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对口帮扶、助力脱贫,除了财力、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外,找到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路径,是实现援建“短期出彩”向“长期见效”转变的关键。近日,崇州对口帮扶马尔康市工作又有新进展,当地首个工业园区──马尔康市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集中区进展顺利,园区生猪屠宰加工厂顺利封顶。
崇州对口帮扶马尔康工作持续开展,在人才援助、资金援助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生态资本、自然资源特点,发挥自身在现代农业、精深加工和互联网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先后为当地带去了阿坝中蜂蜂蜜生产、高原藏香猪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种植等项目,实现了农业生产从“自种自收”到“订单保底”,从“零散销售”到“团购配送”的升级迭代,使种植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培养出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合作社、先进户,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效果。
作为阿坝高海拔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马尔康市及其周边农副产品及优质特产的产量成倍增加,蛋菌类、蔬菜、水果和牛羊肉等却在增产的同时,出现了鲜货价格越来越低的情况。产业发展受到物流周转时间长和天气变化影响大等不利因素制约。为此,崇州援藏工作队实地走访,就如何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建立一个具有农副产品收购、储存并开展初加工,为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奠定良好基础的加工园区,提上了工作队的工作日程。
按照省委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要求,马尔康市政府决定在松岗镇建设马尔康市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集中区。从项目进场施工开始,马尔康市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集中区建设业主方代表、马尔康市农业畜牧局副局长、崇州市援藏干部张耿和同事们就天天泡在建设工地上。这个总占地274亩,紧临规划的汶马高速和川青铁路出入口附近的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集中区,是马尔康市第一个工业园区,“万千宠爱”也代表着“各方关注”,“压力可想而知,”张耿翻开一摞摞图纸、报告和相关材料:“就是想把项目做好,为当地尤其是渴望获得更多收入的老百姓带来实惠。”
为了实现规划设计目标、确保园区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品质,崇州把自身公园城市和产业功能区建设的经验、理念进行了“高原版升级”,园区不仅规划了肉类加工、仓储物流、果蔬加工、菌类及林下产品加工、中药材粗加工、蜂蜜加工等功能分区,还配备了管理区、文化保留区、污水处理区和净水区,并以生态湿地绿带(河道)作为主轴串联。集中区的建设资金主要由东西协作浙江援建资金和省内对口帮扶崇州援建资金为主,其中崇州投入资金2000万元。
按照规划,项目建成后,将依托崇州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经验及市场储备优势、项目带动效应,逐步实现马尔康由传统生产向以现代农业科技、现代经营管理为基础的规模化现代农业生产转变,从而快速推动当地有机农牧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持续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精准推进提供强大助力。
“变化看在眼里,当地老百姓也都很期待。”崇州援藏工作队副领队、马尔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方驰用相机记录下了园区从荒地开始逐渐成型的点滴。
目前,园区已完成了部分基础施工,预计将于今年9月完成项目建设。园区的建成,将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覆盖28个蔬菜种植基地,直接带动马尔康市建档立卡贫困户483户1997人实现持续增收。
6月12日,园区的生猪屠宰加工厂建设正式封顶,当地干部群众点燃了喜庆的鞭炮和烟花,庆祝即将来临的美好生活。而崇州援藏工作队为园区项目招引向一批崇州企业发出了邀请函,全力做好帮扶援建的“后半篇文章”。
“有近十家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排队入驻,数千平方米的厂房已被预订一空。”对口援建措施有力,脱贫攻坚精准高效,崇州与马尔康,正携手在乡村振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并肩奋进。(强罡)